中场休息结束的哨声划破奥本山宫殿球馆的喧嚣,下半场的战幕徐徐拉开。山猫队带着3分的领先优势回到场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山猫队球权,达蒙·琼斯持球推进。经过中场休息的调整,活塞队的防守策略果然发生了变化,拉里·布朗的应对如王宇航预料般展开。比卢普斯不再像上半场那样紧逼达蒙·琼斯,而是稍微放了他一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传球路线的控制上。活塞的防守阵型也更加紧凑,收缩内线,试图遏制山猫队的突破。
达蒙·琼斯运球过半场,面对比卢普斯的防守,他没有急于突破,而是按照王宇航的布置,将球传给了高位的普里莫兹·布雷泽克。布雷泽克背身倚住拉希德·华莱士,双眼却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全场。
这是王宇航“双鬼拍门”升级版战术的第一个变化,布雷泽克不再频繁地拉到三分线外,而是更多地在高位充当策应的“轴”。这个改变,不仅让活塞队之前的防守策略落空,更让山猫队的进攻变得更加立体和难以预测。
拉里·布朗在场边眉头紧锁,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山猫队战术的变化。他大声喊着,示意拉希德·华莱士贴紧布雷泽克,不要给他轻松传球的机会。
就在这时,球场上的“双鬼”动了!伊戈达拉和杰拉德·华莱士同时启动,像两把锋利的尖刀,从两侧向活塞队的内线切入。伊戈达拉利用一个反跑,甩开了汉密尔顿的防守,直插篮下;杰拉德·华莱士则凭借着强壮的身体,硬生生地挤开了普林斯,向篮筐发起冲击。
布雷泽克眼疾手快,在拉希德·华莱士的干扰下,一个击地传球,将球精准地送到了杰拉德·华莱士的手中。杰拉德·华莱士接球后,顺势起跳,迎着补防过来的麦克戴斯,就是一个势大力沉的双手暴扣!
“哐当!”篮筐发出痛苦的呻吟,57:52!山猫队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漂亮的进球!”巴克利在解说席上大声叫好,“山猫队的这个战术太精妙了!布雷泽克在高位的策应,就像一个‘轴’一样,将整个球队的进攻都盘活了!”
“这就是王宇航的厉害之处,”伊塞亚·托马斯也赞叹道,“他总能根据场上的情况,做出最正确的战术调整。这个‘双鬼拍门’的升级版,让山猫队的进攻变得更加难以防守。”
场边的拉里·布朗脸色铁青,他没有想到,王宇航竟然这么快就找到了破解自己防守策略的方法。他再次向场上的球员们大喊,示意他们加强对伊戈达拉和杰拉德·华莱士的防守,切断他们与布雷泽克之间的联系。
活塞队进攻,比卢普斯运球过半场,面对达蒙·琼斯的防守,他显得更加谨慎。他没有轻易地选择突破,而是耐心地寻找着机会。
汉密尔顿利用一个掩护,甩开了伊戈达拉的防守,跑出了一个空位。比卢普斯眼疾手快,一个击地传球,将球送到了汉密尔顿的手中。汉密尔顿接球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拔起就是一个中距离跳投!
“唰!”篮球空心入网,57:54!汉密尔顿稳定的中投帮助活塞队紧咬比分。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山猫队继续贯彻“双鬼拍门”升级版战术,布雷泽克在高位的策应,如同一个指挥官,掌控着球队的进攻节奏。伊戈达拉和杰拉德·华莱士则像两把尖刀,不断地冲击着活塞队的内线。
而活塞队则依靠着比卢普斯和汉密尔顿的个人能力,与山猫队周旋。拉希德·华莱士也在内线频频得手,帮助活塞队紧咬比分。
比赛进行到第三节的第五分钟,比分来到了63:60,山猫队仍然领先3分。
此时,王宇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换人调整,他用迪奥换下了达蒙·琼斯。这个换人,让山猫队的场上阵容变成:科沃尔、伊戈达拉、杰拉德·华莱士、迪奥、布雷泽克。
这个变阵,让山猫队在场上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五个具备三分投射能力的球员,进攻空间进一步扩大。更重要的是,王宇航将“轴心”从布雷泽克这个点,分散到迪奥和布雷泽克两个点。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以心为轴”。
“轴心的变化,从布雷泽克到迪奥和布雷泽克的转换,这是王宇航战术的核心思想的体现。”凯文·哈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变化,“从传统的控球后卫来进行控场,到现在由迪奥和布雷泽克这两个‘轴’来控场,王宇航的战术理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篮球理念。虽然不是普林斯顿体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进攻火力更强,更难以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