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王振的权势在正统前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正统四年(1439 年),王振裁决杨士奇和杨溥之间围绕廖谟杖杀驿丞案的纠纷。他以公正的态度处理此案,让太后觉得他能力出众,从此对他更加倚重。
从此王振愈发膨胀,内阁凡有纠纷,都由他裁决。他还不断教唆朱祁镇对大臣采取严厉态度,先后借故惩置了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僚,并处罚了没有及时弹劾的言官。言官们鉴于朱祁镇的态度,也频繁参劾大臣,王振借此立威于群臣。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王振逐渐成为了明朝宫廷政治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他的崛起与朱祁镇的信任、太皇太后的态度以及大臣们的态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像一颗在政治棋盘上不断跳动的棋子,改变着整个局势的走向,为明朝的政治发展增添了诸多变数。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宫廷内部,还渗透到了朝廷的各个角落。他利用自己与朱祁镇的特殊关系,对朝政施加影响,使得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打上了他的烙印。他的权力逐渐扩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朝廷的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王振与其他大臣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他的专权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和反抗,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限制王振的权力。然而,由于朱祁镇对王振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反抗往往难以取得成效。
王振的崛起也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使得朝廷内部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他的行为导致了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使得朝廷的风气逐渐恶化。同时,他的权力扩张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