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问题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内部纷争。也先,这位瓦剌的首领,野心勃勃,妄图称霸一方,重现大元昔日的辉煌。他原本满心期待着能利用朱祁镇这张 “王牌”,从明朝那里获取巨大的利益。在他的宏伟蓝图中,凭借朱祁镇的身份,足以迫使明朝割让大片肥沃的土地,那将是广袤无垠、水草丰美的膏腴之地,能为瓦剌带来无尽的财富与资源;还能让明朝缴纳巨额的岁贡,充实瓦剌的国库,甚至实现他那梦寐以求的 “大元皇帝一统天下” 的野心,让瓦剌的旗帜在中原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飘扬。
此刻,他正怒目圆睁,眼睛里仿佛要喷出火来,那眼神中充满了贪婪与野心。他狠狠地拍着桌子,桌上的杯盏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仿佛在为他的愤怒伴奏。他对着营帐中的众人,声嘶力竭地吼道:“朱祁镇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王牌,一张能够改变整个局势的王牌!绝不能轻易放他回去!我们必须紧紧握住这张牌,让明朝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这样,我们瓦剌才能强大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宏图霸业!” 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与霸气,仿佛要将他的意志强行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但伯颜帖木儿却持有截然不同的意见。他眉头紧皱,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那皱纹仿佛是岁月与智慧的沟壑。他目光坚定地直视着也先,眼神中透露出沉稳与睿智。反驳道:“兄长,切不可如此冲动行事。你难道忘了吗?朱祁镇在那残酷的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的厮杀,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竟然能够毫发无损,这绝非偶然,此乃天意啊!我们若能顺应天意,将其平安送回明朝,既能彰显我瓦剌的仁义与大度,赢得各方的赞誉,让周边部落对我们心悦诚服;说不定还能借此契机,与明朝达成和平协议,开启长久的安宁与贸易往来。如此一来,我们瓦剌不仅能免受战争之苦,百姓们能安居乐业,还能从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益,互通有无,促进瓦剌的繁荣发展,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两人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也先被伯颜帖木儿的话气得满脸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仿佛一条条愤怒的小蛇;而伯颜帖木儿则毫不畏惧,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如同巍峨的山峰,坚定不移。他们的争论,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引得瓦剌贵族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支持也先的贵族们,纷纷点头附和,他们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能轻易放过。他们振振有词地说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不向明朝索要好处,更待何时?明朝向来富庶,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若能狠狠敲诈一笔,瓦剌便能获得巨大的财富,实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军队将更加壮大,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而赞同伯颜帖木儿的贵族们,则忧心忡忡,他们深知明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底蕴深厚。若被逼急了,必定会倾全国之力来攻打瓦剌。到那时,瓦剌恐怕将陷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伤痛与损失,无数的百姓将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将整个瓦剌置于危险的境地。和平才是瓦剌发展的基石,贸易才能让我们走向繁荣。”
在这种内部分裂、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瓦剌对于明朝提出的关于朱祁镇归期的磋商,采取了一拖再拖的策略。时而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要求明朝割让北方大片富饶的土地,这些土地不仅资源丰富,矿产、森林应有尽有,而且战略位置重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同时还要求明朝每年缴纳巨额的岁贡,数量之多,足以让明朝的财政陷入困境,百姓们苦不堪言。时而又对归期含糊其辞,今天说明天商议,明天又推到后天,让明朝的使者在边境苦苦等待,望眼欲穿。使者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心中满是无奈与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明朝这边,大臣们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每天清晨,大臣们上朝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边境使者关于谈判的进展情况。他们频繁地向边境的使者派出信使,传递关切与询问,但却总是得到令人失望的答复。每一次的拖延,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刺痛着大臣们的心,让他们的心悬得更高。
他们担心朱祁镇在瓦剌遭受更多的苦难,想象着太上皇在敌营中忍饥挨饿、饱受欺凌的场景,心中便充满了愧疚与不忍。他们仿佛看到朱祁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遭受着瓦剌士兵的嘲笑与打骂。他们也忧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