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侧峰,青龙山,长安镇。
站在镇口牌坊前,青眼虎李云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自豪感。
想当日,他刚刚上山的时候,杨哲让他负责后山房屋建造。
本以为就是个带人盖房子的简单活儿。
他甚至觉得有些憋屈。
自己堂堂忻县都头,一身武艺,来负责这种事情,有些大材小用。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杨哲拿着一张图纸找到了他。
杨哲让他在这青龙山上,要督造一座城镇。
看完图纸,再听完杨哲给他的讲解,李云的心中,翻起惊涛骇浪。
他没想到,杨哲对山寨的规划发展,会如此长远,如此之细节。
从那一刻开始,他对这位寨主哥哥,又有了新的认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云整了整衣冠,穿过牌坊,走进镇内。
一条主路贯穿整个镇子,分散出数条小道,通向镇子各个角落。
道路两侧,都是统一规划的两层阁楼店铺,整整齐齐。
杨哲跟他说,要让梁山弟兄们,觉得山寨是自己的家,就先要让他们有家的归属感。
外面能买到的,这里的店铺都能买到。
生活所需的东西,在这里一应俱全,几乎可以买得到。
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还有看戏的戏院,听书的茶楼……
甚至,因为山寨的补贴政策,许多东西的价格比山下的更低,品质比山下更好。
就如美酒天仙醉,精盐雪花盐,放在山下,可都是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好东西……
此刻天还刚亮,店铺便都已经开门做生意。
大街上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李云心中不禁感慨,怕是老家的忻州城,都不会有如此热闹,如此繁华。
他似乎有些明白,杨哲为什么要将这里取名“长安镇”了。
李云知道长安。
听说,那是以前好几个朝代的都城所在。
如今,唤作京兆府。
虽然他没过,却也知道那是一个繁华的地方。
如今的梁山蒸蒸日上,已然不下十万人口,比有些县治的人口还多。
这里不仅有数万梁山弟兄,还有他们的家眷们。
闲暇无事,总得逛逛。
哪怕是梁山弟兄们,除了每日的操练和做工,每月都会有一天轮流的休息时间。
梁山上的当差,人人都有月俸。
只要肯干,口袋里面都会有些闲钱。
有闲钱的人多,自然花钱的人也会多……
当然,杨哲建造长安镇的目的,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他并未告诉李云。
弟兄们口袋里面有钱了,若是让这些钱流通起来,就可以繁荣山寨经济。
镇子的这些商铺,不仅可以丰富弟兄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增加山寨收入,让山寨的钱币循环流通。
茶楼和戏院里面,还编排了许多山寨破敌的故事。
就如这几天李懹冲破敌阵,救下数位头领,在官军阵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可深受大家的喜爱……
这些舆论向导,都是可以凝聚山寨人心的。
……
李云走在大街上,看着周围的人群,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顿时觉得有些不真实。
想当初,自己在忻县,甚至是在忻州府,老百姓都过得没山寨这么开心……
“李都头,还是照旧,两个烧饼吗?”一声叫唤,将李云的思绪拉了回来。
不知不觉,他已经来到了“武大郎烧饼”店铺的跟前。
掌柜武植,正笑吟吟地看着他。
“今天要十个,再来桶羊奶!”李云笑道“大郎,帮我包好,晚点我叫人把桶送回来。”
“得嘞!”武大郎麻利地将东西包好,笑道“只是嫂嫂又出摊了,要送去市场那边吗?”
在长安镇的东边,有一片开阔地,搭着几个大棚子。
地上划分着许多小方格,还有一些摆台。
有些租不起铺面,或者不常有东西卖的人,若是想卖东西,便可以去镇上监管处拿号码,排队来这里摆摊。
李云的妻子金氏做得一手好针线活。
闲暇无事,便会缝一些东西过来卖。
李云监管建造,平日十分忙碌,也没时间陪妻子。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