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顺接过图纸仔细瞧了瞧,心里盘算着,做完一套大概得花三天时间,这样算下来,一天能有三十三文钱。要是熟练了,一天半时间做一套应该差不多。要是有儿子帮忙,熟练了或许一天就能做好一套。想到这儿,他不禁笑着说道:“好的,正轩,你要做多少,啥时候来取?”
“先各做十套,可以用的话以后还要很多。”刘正轩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让我家刘忠来给您帮忙。”
“有我家正光帮忙就行啦。”刘为顺赶忙说道,紧接着又询问起图中的一些细节。刘正轩则耐心又细致地一一进行解释,一直到刘为顺完全弄明白为止。刘正轩先拿出三两银子,随后带着刘忠回了家。
原本刘正轩是希望刘忠能跟着一起做事,这样不但速度快,还能相互交流学习,然而刘为顺却不愿意,刘正轩无奈,也只好依了他。
回到家中,来福已经做好了几支铅笔,刘家的七个孩子每人都拿了一支。刘正轩安排刘忠跟着来福继续制作铅笔,自己则走进屋里,开始用铅笔画斜织机图,同时还画了烧烤架子图和铁签子尺寸图。
等他把这些图纸全都画完,刘为宗也回到了家。
“爹,跟村长谈妥没?”刘正轩急切地问。
“谈妥了,一座后山两百两银子,明天跟村长去县衙登记造册办地契。”刘为宗回答。
“太好了,爹,您明天去朝阳县城买点做织布机的木材和做木工的工具,我让刘忠在家也试试做一套,其他的都和刘为顺谈妥了。”刘正轩兴奋地说着,然后把画好的烧烤架子图纸递给父亲,接着说,“爹,您明天去朝阳县城,顺便找李铁匠把这个打出来,我后天去取。”
“这又是什么?”刘为宗看着图纸,满脸疑惑地问。
“等做好您就知道了。”刘正轩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这铁签子做一百个。”刘家人多,以后也会更多。
见儿子不愿多讲,刘为宗便不再追问,转身去找他爹刘方亮商量明天盖房的相关事情。
等到晚饭的时候,来福和刘忠又制作了不少铅笔,熟练之后,他们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晚饭后,几个孩子又缠着刘正轩要他讲故事。这次刘正轩可不干了。刘正荣和刘正萍又哭又闹,还不停地撒娇,死缠烂打。
看时机差不多了,刘正轩说:“要讲故事也行,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刘正荣和刘正萍异口同声地问。
刘正轩说:“我讲一集故事,你们就用铅笔把故事写下来,要我讲多少,你们都写多少,你们可以轮流写。”
“可以,二哥您就开始讲吧。”众人齐声回答。
“好的,今天开始给你们讲《西厢记》。”刘正轩说,“你们写本子时按照这个字体写。”说着拿出写好的一页仿宋字给他们看,仿宋字简单容易掌握。等几个人学得差不多了,刘正轩便开始不紧不慢地讲述起《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代的杂剧,一直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爱。讲的是张生与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最终修成正果、喜结连理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它的文辞优美华丽、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情感跌宕起伏、文笔细腻入微、人物刻画传神。不过刘正轩不是用元曲的形式,而是用白话文给他们讲。他在讲述的过程中,刘正荣拿着铅笔在纸上认真书写,几个孩子在旁边帮忙记忆、提醒和更正。刘正轩看到他们写得没错,就继续往下讲。
一晚上讲了四集,几个孩子轮流着写,尽管他们还想听,可几个人的手都写酸了。旁边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听得入迷了。
“你们也都累了,明天再继续给你们讲,都去洗洗睡吧。”刘正轩狡黠地说完,把他们写的手稿收了起来,说要检查,然后独自回屋了。
第二天清晨,刘正轩起床后,发现来福已经赶着马车带着刘为宗和村长刘为民去了朝阳县城。他的爷爷刘方亮和奶奶黄氏也早早去了他家的旧址监督盖新房的事。
当下没有小苏打,前世的牙膏暂时做不了,而且牙膏需要密封保存,不然很快就会固化结块。不过好在大晋朝能买到胡椒和薄荷精油。刘正轩把刘忠叫来,让他先把苦盐尽量捣碎,好能完全溶于水,接着加入胡椒、薄荷精油,每次只加几滴,边加水边搅拌均匀,等稠度差不多的时候就完成了。
刘正荣和刘正萍一直在旁边看着,闻到那股清凉的味道,刘正荣好奇地问:“二哥,这又做的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