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文字数量大致有七千左右,如此这般计算下来,便需要打造十四版铅字模块方能满足需求。刘正轩心思细腻,将制作活字铅模的方法详细地书写在纸上,交付给李铁匠。
先是按照特定的比例调配黑锡与白锡这两种金属,接着用熊熊大火将其熔化,使其化作炽热的铅水,随后迅速倒入预先制作好的铁模板内,待其自然冷却,便能够成型为一个个活字铅模。
待铅模全部铸就,再交给刘忠精心雕刻铅字即可。毕竟手艺精湛的木匠,其雕刻的功底通常颇为深厚,处理这样的事务自然是不在话下。而且铅与锡的熔点都低于铁的熔点,所以铅水倾入网格状的铁模之中,铁模也不会受热熔化,此中的原理,刘正轩都向李铁匠一一阐释得清晰明白。
李铁匠接过制作方法,仔细地研读,期间偶尔有疑惑的地方,刘正轩都和颜悦色,耐心地为其解惑,一直到李铁匠完全领悟,心中再没有一丝的疑问。
“李叔,此次铅字模板需要打造两套,总计二十八版铅字模块,一万四千个。” 刘正轩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同时不忘嘱托李铁匠打造两块薄铁板,并且两面都需要打磨至光滑平整,还亲手绘制了精确的尺寸图交给他。
诸事交代完毕,刘正轩取出一百两银子递给李铁匠,双方约定四日后前来取货。
在那回程的途中,来福稳稳地赶着马车,刘正轩则安安静静地坐在车厢之内,全神贯注地编写小学数学课本。这样的工作,其他人都难以帮忙分担,只有他凭借自身的学识与记忆,见缝插针,竭尽全力挤出时间来完成。
他心中早有宏伟远大的规划,打算先精心编写小学语文与数学课本,等这两者大功告成之后,再逐步着手编写物理、化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依据前世网络上的丰富知识,凭借脑海中清晰的记忆,逐字逐句地默写下来。
刘正轩一心沉浸在编写教材的大业之中,对于路途上的颠簸摇晃竟然完全没有感觉,仿佛置身于安静的书斋之内。
待回到家中,刘正轩立刻指挥来福将买来的黄豆倒入石磨之中。因为家中没有毛驴,他灵机一动,解下马车的马,让马助力推磨。
那马被套在石磨上,石磨上架着一根木杆,木杆的一端绑着精细的饲料,这是吸引马匹前行的诱饵。另一端则牢牢地绑在马身的木架之上。马匹看到那饲料近在眼前,奋力地追逐,然而饲料也随之移动,马不管怎样奔走,都难以够到。在这徒劳的追逐中,却也源源不断地推动着石磨缓缓转动,黄豆于是被研磨成豆浆,如涓涓细流一般流入早已准备好的木桶之内。几个孩子看到马推磨这有趣的场景,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刘正轩随即又吩咐周传香先将粗盐溶解在水中,再用细葛布反复过滤三次。然后把过滤所得的盐水重新放在烈日下晒干,这样一来,就得到了洁白如雪的精细盐。而过滤后残留的滤渣,便是盐卤。周传香目睹这又细又白的精盐,不禁面露惊奇之色,眼中满是诧异和疑惑。
刘正轩对周传香的惊奇视而不见,接着让她将石磨磨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煮沸,并且需要边煮边用勺子慢慢地搅动,以防豆浆粘锅糊底。待豆浆煮开沸腾之后,再继续煮一会儿。
煮好之后,稍微冷却一下,便加入盐卤,加入的时候也要边加边搅拌。随后又用细葛布过滤,将葛布上的滤渣妥善地用布覆盖,保温约小半个时辰。待其冷却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豆浆竟然凝结成了豆腐。
“少爷,这是什么东西?如此白嫩可爱。” 周传香满心好奇,忍不住开口询问。
“此乃豆腐,食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稍后我会教你。” 刘正轩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刘正轩命周传香将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长方小块,精心地传授她烹制肉沫豆腐与青菜豆腐羹的方法。因为大晋朝还没有辣椒,肉沫豆腐之中只能用胡椒代替辣椒调味。而豆腐羹如果没有淀粉勾芡,就取来麦粉研磨成粉来代替勾芡。
这边的事情刚刚忙完,刘忠就带着六个精心制作的扑鸟笼前来找刘正轩。刘正轩接过鸟笼,一个一个仔细地查验,试过之后,心中非常满意,于是让来福把鸟笼带到小山上,寻找合适的位置一一放置妥当,并在笼内撒上一些黍米、麦子,静静等待鸟儿入笼。
刘正轩接着开始教导刘忠制作连弩弦。他先让刘忠将买来的牛筋仔细地清洗干净,去除其中的血腥气味,再用清水浸泡,随后将其细细地撕成如同苎麻丝那样粗细的纤维,捏干水分后放在桐油桶中浸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