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的时候,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这顿午饭是张会兰的两个嫂子精心准备的。也许是因为收到新衣服的高兴劲儿还在,她们做饭时特别用心,这顿午饭比平时丰盛多了。
只见餐桌上摆着两只刚做好的山鸡,色泽金黄,香气诱人。还有两只处理干净的野兔,烧得鲜嫩多汁。
另外还有送来的猪肉,被做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再加上几个精致的小菜,整个餐桌琳琅满目。从这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中,足以看出这两人做饭时花费了不少心思和精力。
张世贵平时很少喝酒,然而今天,这份巨大的喜悦让他打破了平常的习惯。他高兴地让二孙子跑去打了几角水酒,想要和两个儿子一起尽情畅饮,共享这欢乐时刻。父子三人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喝得十分尽兴,笑声和话语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屋子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来福和李在林也坐在一旁一起吃饭,张世贵几次热情地劝两人喝酒,想让他们一起感受这份喜悦。但来福和李在林却面露难色,纷纷说道:“张老太爷,实在不好意思,我们还要赶马车回去,这酒是绝对不能喝的。”
而另一边,两个舅妈做的饭菜虽然比不上自家厨娘的厨艺,但刘正轩兄妹却也吃得十分愉快。毕竟,难得来外公家一趟,这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所带来的温暖和亲切,远远超过了饭菜味道的重要性。他们边吃边和长辈们交流着,笑声在屋子里不断回荡。
午饭后,稍作休息的刘正轩让来福把带来的香皂和洗发水拿了过来。为了谨慎起见,避免泄密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这次香皂只带了四块,并且每一块都被小心翼翼地装在精心制作的小木盒里。这些小木盒上没有题字,四周被打磨得极其光滑,手感细腻。洗发水则是用小竹筒封装,同样没有刻字,表面也是光滑无比。
淡淡的清香散发出来,张会兰的大嫂孙玉梅满心好奇地问道:“弟妹,这是什么新奇玩意儿?”
张会兰微笑着拿起小木盒,耐心地解释道:“大嫂,这叫香皂,专门用来洗手、洗脸和洗澡的。洗澡的时候,先淋点水在上面,然后在身上抹一些,用双手揉搓,最后用水冲洗干净就行。”说着,她轻轻打开小木盒,瞬间,一股浓郁的莲花香味扑鼻而来。
张会兰的二嫂吴夏荷凑过来闻了闻,忍不住称赞道:“这味道真好闻。”
张会兰又拿起小竹筒,对着众人继续解释道:“这里面装的是洗发水,用的时候,拔掉这卡片,打开盖子,每次洗头倒一点点,就能把头发洗干净。”说着,她还亲自演示了一番。
张世贵坐在一旁,看着这些稀罕东西,眼神示意钱氏把它们收起来。钱氏赶忙起身,动作迅速地将这些东西收了起来。她给老大家一盒香皂和一竹筒洗发水,给老二家也是一样的配置。
这时,张会兰从她娘怀里拿出一个木盒,说道:“大哥二哥,你们可以在村里收这种木盒,按照这样式和尺寸来。”
张会兰的二哥张会良迫不及待地问道:“妹子,这些怎么收?”
张会兰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木盒我们一文钱一个收。竹筒两个一文钱收。”
刘正轩接着补充说:“都要打磨得像这样光滑,达不到要求的我们不收。”紧接着,刘正轩又说道:“大舅,二舅,你们帮我家收购,一个月每人给你们月钱十两银子。”
听到这话,张会贤兄弟俩陷入了思考,还在心里盘算着得失。而他们的媳妇在后面不停地催促他们赶紧答应接下这活儿。刘正轩见状,从怀里掏出五十两碎银,放在桌上说:“这五十两当作本钱,你们收购的费用和月钱以后从这里扣。”
张会贤、张会良兄弟俩几乎同时起身,想去拿桌上的银子。这时,张世贵开口说道:“银子先让你娘收着,等换成散银和铜板,再分给你们做本钱。”
两兄弟无奈,只好停下。他们身后的妯娌俩虽然满心不情愿,但也只能强忍着不满。
张会兰又和家人们闲聊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准备回家。钱氏赶紧跟两个儿子一起送出门,张世贵也跟着一起。也不知道他是真舍不得女儿走,还是想借机会出门显摆身上的新衣,总之,一家人站在门口,望着张会兰他们逐渐远去。
回到村头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只见刘为民正热火朝天地指挥着村民们忙碌地盖着小作坊。刘正轩看到这一幕,就让来福驾车先送母亲和妹妹回家,而自己则决定跟李在林驾车去现场看看。
小作坊规划的是四间平房的布局。四间平房的墙体用青砖和水泥砌建,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