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今日特来归降。张某久仰大人英名,深知大人乃忠义之士,如今这天下大乱,张某愿率部众追随大人,共扶大明。此双翅虎首级与紫金龙,便是张某投诚之信物。”
张存孟言罢,营帐内寂静无声,唯有那风声在帐外呼啸而过。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洪承畴身上,等待着他的抉择。洪承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张存孟,眼神中透着审视与思索,却仍未开口。
张存孟见状,又道:“大人,张某此前虽在江湖漂泊,行迹不定,但如今真心渴望为大明效力。张某部众虽出身草莽,却也不乏忠义之人,若能得大人收留,必能在大人麾下改过自新,奋勇杀敌。
“张某愿将部众安置于延绥,且时刻在大人身边听令,若有半分差池,大人可随意处置张某与部众,绝无怨言。”他言辞恳切,态度谦卑,试图打消洪承畴的疑虑。
又过了许久,洪承畴才微微点头,沉声道:“既如此,本帅且信你一回。你及部众即日起归我麾下,驻扎延绥,务必严守军纪,不得有丝毫懈怠。”
洪承畴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多一份力量便多一分胜算,虽有风险,但值得一赌。
张存孟大喜过望,连忙拜倒谢恩:“多谢大人成全!张某定当以死相报,不负大人厚望。”
自此,张存孟及其部众被收编,而后依令驻扎在延绥一带。洪承畴将他们安排在自己身边,名为便于指挥调度,实则暗含监视之意
在混乱之中,李自成却不甘心投降。
他望着周围的一切,心中燃起一股怒火与斗志。
他悄悄召集自己的心腹,低声道:“我李自成绝不向明军低头,这天下大势尚未可知,我们不能在此坐以待毙。想我等本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起义,如今若投降,一切都将化为泡影。趁现在局面混乱,我们找机会突围出去。”
心腹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坚定。
趁着夜色,李自成率领一众亲信,巧妙地避开明军的巡逻队伍,向着城外奔去。
马蹄声在夜色中回荡,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黑暗之中,只留下一路尘土飞扬,仿佛在诉说着不甘与抗争。
而张存孟在延绥驻地,开始了在明军监视下的新生。他每日在营帐中,望着明军的旗帜,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自己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周围的明军将士对他虽表面客气,实则充满警惕。他时常想起双翅虎临死前的眼神,那是对他的失望与鄙夷,让他夜不能寐。
洪承畴也并未放松对张存孟的警惕,他派了自己的心腹将领王勇负责监视。
王勇时常在张存孟的营地附近巡视,与张存孟的部众也时有接触,试图从中发现任何一丝不寻常的迹象。
一日,张存孟在营地中踱步,心中思索着自己的未来。他的亲信李福凑上前道:“将军,我们如今虽降了明军,但处处受限,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头啊?”
张存孟叹口气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已无他法,只能先隐忍,再寻机会。”
李福欲言又止,他深知张存孟此举已让他们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而在另一边,李自成率领着他的残部一路奔逃,他们在山林中穿梭,躲避着明军的追捕。
李自成激励着众人:“兄弟们,我们虽暂时失利,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还有希望。这天下之大,总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众人在他的鼓舞下,士气渐渐恢复。
洪承畴在铁城则开始着手整顿军队,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也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召集众将领商议道:“如今虽收服了张存孟部,但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加强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各方叛军的动向。”将领们纷纷领命。
张存孟为了表忠心,主动向洪承畴请缨,希望能参与一些军事行动。洪承畴思索片刻后,决定让他率部去剿灭一股在附近流窜的小股叛军。
张存孟领命而去,他深知这是洪承畴对他的一次考验,若能成功,或许能稍稍减轻周围人对他的疑虑。
在战场上,张存孟身先士卒,他的部众也奋力拼杀,终于成功剿灭了这股叛军。
回到营地后,他向洪承畴复命。
洪承畴看着他,微微点头道:“此次你做得不错,但切不可骄傲自满,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张存孟连忙称是。
然而,他心中的不安却并未消散。他知道,自己在这明军之中,始终是一个异类,未来的命运依旧充满了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