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他怎么也想不到,背叛自己的竟然是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乔六郎,你这个叛徒!”一座城怒吼道,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然而,他已经没有力气反抗,缓缓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鲜血在土地上蔓延,洇红了一片黄土。
一座城的死,让起义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薛红旗和拓先灵见势不妙,决定带领剩余的兄弟突围。
他们且战且退,向着骨都寺的方向逃去。王承恩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率领明军紧追不舍。
骨都寺,这座古老的寺庙,此时却成了起义军的生死之地。
薛红旗和拓先灵带领着兄弟们躲进了寺庙,准备在这里做最后的抵抗。
明靖边兵备道戴君恩得知起义军逃到了骨都寺后,立刻率领兵马赶来支援王承恩。他们将骨都寺团团围住,一场惨烈的厮杀再次展开。
薛红旗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杀得明军胆寒。他的身上已经多处受伤,但他依然毫不退缩,仿佛一尊战神。
每一次挥刀,都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力量,刀刃划过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
他的手臂因长时间的拼杀而酸痛不已,但他咬紧牙关,继续战斗,眼中的怒火从未熄灭。
拓先灵则在一旁指挥着兄弟们进行防守,他深知,这一战,关乎着所有人的生死存亡。
他不断地观察着明军的进攻方向,调整着起义军的防守策略,同时鼓励着身边的兄弟,让他们不要放弃。
他的声音因为嘶吼而变得沙哑,但他依然不停地喊着,给兄弟们打气。
然而,明军的兵力实在太多,起义军渐渐抵挡不住。戴君恩见时机已到,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他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直逼薛红旗和拓先灵。
薛红旗见状,怒目圆睁,提着大刀迎了上去。
两人战在一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戴君恩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武艺高强,几个回合下来,薛红旗便渐渐落入了下风。
“薛红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戴君恩大喝一声,长枪猛地刺出。
薛红旗躲避不及,被长枪刺中了胸口。他摇晃了几下,却依然顽强地站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大刀朝着戴君恩扔去。
戴君恩侧身躲过,薛红旗则缓缓倒在了地上,他的视线渐渐模糊,脑海中浮现出曾经和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的画面。
拓先灵见薛红旗战死,悲痛欲绝。他知道,大势已去,但他依然不愿放弃。
他手持长剑,与冲上来的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必死的决心,让明军不敢轻易靠近。
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杀几个明军,为兄弟们报仇。然而,他终究寡不敌众,被明军重重包围。
戴君恩走上前去,看着拓先灵,冷笑道:“拓先灵,你今日插翅难逃,还是乖乖投降吧。”
拓先灵呸了一声,说道:“要我投降,绝不可能!你们这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今日就算我死,也不会让你们好过!”
说罢,他挥舞着长剑,再次冲向明军。他的动作虽然有些迟缓,但每一招每一式都带着舍生忘死的气势。
在一番激烈的拼杀后,拓先灵也倒在了血泊之中。这场战斗,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
5000 余名起义军,大多战死沙场,少数被俘。
陈奇瑜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向朝廷报捷。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对陈奇瑜和王承恩等人进行了嘉奖。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明朝廷的危机得到彻底解决。
陕北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火种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暗暗燃烧。
不久之后,又有一批新的起义军崛起,继续着他们反抗明朝统治的征程。
而一座城、薛红旗和拓先灵的故事,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记载,诉说着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这场战役的结束,看似是明朝廷的一次胜利,实则只是短暂的喘息。
战后,骨都寺周边的土地被鲜血染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打扫战场的明军士兵们面无表情地将起义军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准备焚烧掩埋。
他们早已对这样的杀戮场景习以为常,在他们眼中,这些起义军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