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训练,这都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
然而,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灵活多变的战术。
随着战斗的持续,联军逐渐意识到正面强攻难以取胜,于是他们开始采用化整为零的战术,展开麻雀战骚扰官军。
起义军的小股部队分散开来,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时不时地对官军发动突然袭击。
他们利用地形的掩护,射出冷箭,或者投掷石块,然后迅速撤离,让官军防不胜防。
官军原本整齐的阵型被打乱,不得不分出兵力去应对这些骚扰。
这使得战场上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洪承畴面临着新的挑战。
他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派出一些小分队去搜索和剿灭这些分散的起义军。
但起义军如同鬼魅一般,总是在官军即将围剿之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正面战场上,预备队虽然暂时稳住了防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起义军不断地发起冲锋,试图突破这道防线。
李将军身先士卒,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的铠甲已经被鲜血染红,手中的长枪也已经折断了数根,但他依然毫不退缩。
他大声呼喊着士兵们坚守阵地,自己则冲入敌阵,与起义军的将领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单挑。
两人的武艺都十分高强,一时间难分高下。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交错,每一次武器的碰撞都溅起一片火花。
士兵们在一旁呐喊助威,他们的声音响彻云霄,为自己的将领加油鼓劲。
侧翼战场上,张勇的部队与起义军的战斗也进入了胶着状态。双方的士兵都已经疲惫不堪,但仍然在顽强地战斗着。
张勇的脸上满是汗水和血水,他的手臂也受了伤,但他依然紧紧握着长刀,指挥着士兵们作战。
他不断地变换着战术,试图找到起义军的破绽。而起义军也在寻找着机会,他们企图从侧翼突破张勇的防线,然后对官军的后方进行包抄。
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对方,每一次进攻和防守都充满了危险与机遇。
后方的追逐战仍在继续,轻骑部队虽然死死咬住起义军,但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剿灭。
起义军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时不时地设下陷阱,让轻骑部队陷入困境。
轻骑部队的将领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应对,他们既要防止起义军逃脱,又要避免自己的部队陷入埋伏。
这使得他们在追逐的过程中速度有所减慢,双方的距离始终保持在一个微妙的范围之内。
洪承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深知这场战斗已经不仅仅是兵力与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
他开始重新审视起义军的战术,试图找到破解化整为零战术的方法。
他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商议,将领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集中兵力对起义军的主要据点进行攻击,有的则建议继续坚守防线,等待起义军露出破绽。
洪承畴静静地听着将领们的意见,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他决定采取一种综合性的策略,一方面加强正面防线的防御,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对起义军的分散部队进行围剿,另一方面,他命令后方的补给部队加强戒备,防止起义军的偷袭。
随着洪承畴新策略的实施,战场上的局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官军在正面防线的防御更加稳固,起义军的多次冲锋都被击退。
而派出的精锐部队也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们成功地剿灭了几股起义军的分散部队,使得起义军的骚扰行动有所减少。
然而,起义军也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们调整了战术,开始集中兵力对官军的侧翼进行攻击。他们企图打破官军的平衡,然后重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在这关键的时刻,洪承畴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亲自率领一支预备队,冲向了起义军攻击最为猛烈的侧翼战场。
他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官军的士气,士兵们看到主帅亲临战场,个个精神抖擞,奋勇杀敌。
洪承畴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对起义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起义军在官军的猛烈反击下,逐渐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