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每月两度思想教育,灌输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之理念。
教官以史事、英雄事迹及现实实例,引导士卒深悟军人责任与使命。
课堂上,士卒专注聆听,心中萌生使命与荣誉之感。
军规条例亦为教育重点。
教官屡申,军队不可侵民利,不得取民一针一线,严守军纪,尊民风民俗。
此规不仅载于军书,更铭刻士卒之心。营中常设模拟演练,情景再现,使士卒在实践中体会军纪之重,日常自觉遵行。
时日推移,思想教育与军规条例内化为士卒行动准则,提升部队凝聚力与战力,构军民坚固桥梁。
士卒深知,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努力,皆为护大唐安宁与繁荣。
秦怀道与尉迟宝林初至泾阳新军,心中颇有不忿,对父亲之举颇感不解,甚至心生怨艾。
然历经月余之磨砺,二人面貌大变,昔日纨绔之气尽消,取而代之者,乃几分成熟稳重之态。
每日操练,不仅强健其体魄,更砥砺其心志。
严明军纪之下,二人学会自律;屡屡挑战之中,悟得团队协作之重要。
秦怀道与尉迟宝林渐次明了,父亲之决断非无情之举,实乃望其在这铁血之地,成长为真正的男儿。
日复一日,二人友情日深,互为砥柱,共赴前程。
新军之编制,严谨有序,共分军、团、旅、连、班五等。
一军辖二团,一团领三旅,一旅统五连,一连掌十班,每班则由十士卒组成。
军中职位,自下而上,依次为班长、连长、旅长、团长,直至将军。
新军之首,乃陆通,威仪赫赫,英姿勃发。
其下团长、旅长、连长诸职,暂由108卫中精锐之人充任,皆是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之辈。
至于那十个班长,则是从士卒中精心挑选而出,秦怀道与尉迟宝林二人位列其中,皆不负将门之后之名,显赫家世,英气逼人,实为军中之翘楚。
陆通鲜少亲临军营,偶一莅临,必于校场之上,对士卒慷慨陈词,亦不拒士卒挑战。
然,随岁月流转,陆通将军往访军营渐频,其言辞恳切,武艺超群,终使士卒心悦诚服,再无轻言挑战者。
士卒间,陆通之名,已如雷贯耳,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李君羡将新军的训练方式及训练成果详尽呈报于李世民。
李世民览毕,不由得对陆通刮目相看,心中暗自赞叹:陆通不仅治政有方,竟还深谙兵家之道,实为难得之才。
新军之训练,井然有序,士卒之风貌,焕然一新,其成果之显着,远超李世民之预期。
李世民心中对陆通的器重更甚,深知此人必将成为大唐之栋梁。
当新式甲胄送达营垒,众士卒皆面带诧异之色,此等衣裳形制迥异,前所未见。
然则,一朝身着,顿感轻捷适宜,举手投足间较昔日更为畅快。
士卒间交头接耳,初时疑惑不解,渐而心生赞许,皆言此乃军中一大革新,实为练兵之佳器也。
随后,陆通下令将士卒们的头发一律剃成寸头,状若僧侣。
此举初时引起诸多非议,士卒们纷纷抗拒,言道:“体之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毁之?”
然陆通深知此举之必要,遂召集众人,一番剀切陈词,晓以大义:
“诸位兄弟,发肤虽受之父母,然今日从军,便是以身许国。
剃发非但无损孝道,反能彰显我等舍小家、顾大家之志。
且短发便于操练,更显军容整洁,利于军纪严明。望诸位三思,勿以私情误公事。”
一番言辞恳切,理据兼备,终使士卒们心悦诚服,虽有不甘,亦只得遵从。
自此,营中士卒皆剃成寸头,精神焕发,军容整肃,更添几分英武之气。
数日之后,士卒们果然发现寸头之便,打理简便,清爽宜人。
操练之时,再无长发碍事,行动更为便捷。
众人皆感叹道:“将军所言不虚,寸头确有诸多好处。”
自此,士卒们对陆通的敬佩之情更甚,皆心悦诚服,军中上下,士气高昂,军容愈发整肃。
陆通见士卒们的基本训练已然完成,心中暗自欣慰。
他深知,接下来的测试与分类至关重要,关乎新军的整体战斗力。于是,他下令组织各项测试,以评估士卒们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