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人,若有建言献策,皆可投书于此,以达东宫。
此举一出,犹如清风拂过,令朝野上下皆感振奋,百姓亦感皇恩浩荡,纷纷称颂太子仁德。
东宫内外,一时之间,书信如雪片般飞来,皆是民间疾苦之声、治国良策之议。
李世民闻此,龙颜大悦,赞曰:“承乾此举,实乃广开言路之良策,与朕之意不谋而合。”
然帝王之心,深邃莫测,虽有意效仿,终觉身为天子,不宜轻率行事。
于是,李世民暗中思量,若欲采纳民意,当另寻他法,以示君臣有别,上下有序。
故而,虽心存赞赏,却未仿效,转而命群臣广纳贤言,以辅朝政。
五姓七望见李承乾将《大唐报》办得如火如荼,心中嫉火中烧,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然而,面对太子的声势浩大,他们虽怒不可遏,却也无计可施。
只得暗中咬牙切齿,寻找机会。
然则,世家并未就此罢手,亦有心效仿,纷纷创办了自己的报刊。
只是这些报刊多由士林之辈执笔,文辞虽雅,却难以与《大唐报》那般广受民众欢迎。
即便如此,它们仍被不少读书人视为珍馐,推崇备至,视作精神上的高标。
世家不仅于此,更在其报刊上刊载诸位名师大儒对四书五经的独到见解,字字珠玑,引得无数士子争相阅读,奉若圭臬。
此等举措,实则暗藏玄机,不仅为士子们提供了科考之助,更成为了世家在官场博弈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巧妙地巩固了其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