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庄中,陆通亦闻朝廷封赏之结果,心中感慨万千,情绪亦有所激动。
水泥路已筑成。泾阳县之百姓对此路充满好奇,一经走过,无不赞叹,皆盼自家村庄亦能铺设此路。
今之泾阳县,粮食充裕,绝大多数百姓已实现温饱。唯受当地豪族控制之人口,仍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
数日前,李世民顶住世家官员之压力,重新封赏李靖。由代国公晋封卫国公,赐千金,良田百亩。
陆通之爵位亦随之提升,由泾阳县子晋封泾阳伯。对陆通之升爵,李世民毫不犹豫,即便世家官员反对,亦坚定如初。
新粮之产量,众人皆见。不久,大唐百姓之温饱问题将迎刃可解,此乃千秋之功。李世民本欲将陆通晋封至侯爵,然思及李靖与陆通两家联姻,终赐伯爵之位。
程咬金与尉迟恭三人之水泥窑亦开始烧制水泥,仓库中已储存大量水泥,然暂时尚未出售。
彼等正待陆通,待陆通提出泾阳县之大基建计划。
泾阳县酒楼内,数位富商正翘首以待。
彼等接到陆通之邀,言有要事相商。陆通今已晋升伯爵,可见圣眷正隆。
未几,陆通偕陆一至酒楼。春夏秋冬四女并未随行,如今陆通已与四女订婚,自不再如往昔般带之抛头露面。
陆通步入包厢,众富商纷纷起身,行礼问候。
“见过泾阳伯!”众富商异口同声,齐声说道。
“无需多礼,诸位请坐。”陆通面色和煦,平易近人,言道。
“不知泾阳伯邀我等前来,有何吩咐?”张姓富商语气恭谨,面带笑容,问道。
“嗯,陆某便直言了。吾欲重建泾阳县城,不知诸位是否有意参与?”陆通开门见山,直言不讳。
众富商面露难色,重建县城所需资金庞大。虽彼等资金充足,但不知陆通之意何在。是欲削弱豪族,抑或有其他深意。
“泾阳伯,此乃朝廷之大事,我等商贾恐怕不宜参与。”钱姓富商开口,谨慎而言。
“此方面,诸位不必忧虑。陆某已上奏陛下,请泾阳县成为试点县,陛下亦已恩准。”陆通深知对方所忧。
“敢问泾阳伯,所谓试点县,是何意?”
“民生之事,自主自治,直隶中书省,不受京兆尹辖制。”陆通言道。
“此外,泾阳县将实施新策,对积极参与建设的商贾,将给予一定的税务优惠。除此之外,尚有一系列利于商贾之政策,陆某在此不再多言。”陆通继续说道。
众富商闻陆通之言,皆感好奇,欲知新策为何。然陆通未言明,彼等亦无奈。
“泾阳伯,可否略示一二,使我等亦能斟酌一番。”张姓富商对陆通道。
“此乃一次良机,至于诸位是否愿意赌上一把,非陆某所需考量之事。”陆通摇头,神情高深莫测。
此令众富商颇为纠结,既恐错失良机,又惧被陷。朝廷曾多次视其为肥羊,若非陆通仁名远扬,彼等恐早已离去。
“吾愿参与泾阳县城之重建,赌上一把。即便输了,全家亦不至于饿死。”钱姓富商咬紧牙关,决意赌上一局,或赌陆通不会欺瞒他们。
“张某亦愿加入。”张姓富商沉思片刻,亦表同意。
其余数富商仍在犹豫,陆通并未催促,让他们回去深思熟虑,陆通仅给予三天期限。
泾阳县内,砖窑已筑成众多,为大基建之准备已就绪。
薛礼于东突厥之战中,斩敌无数,封为仁勇校尉。今在泾阳屯田大军之中。
陆通告知程咬金等人,大量水泥与砖石自各方运往泾阳。
陆通亦着手拆迁之事,然豪族阻挠拆迁,以高价赔偿要挟官府。
此令陈忠等人头痛不已,却又束手无策。
泾阳县东城为东市,其中多为豪族之商铺产业。彼等联合,共同抵制官府拆迁。
陆通令参与县城重建之商人出售东市商铺,承诺日后必有更佳之商铺。众商人纷纷出售东市商铺,豪族趁机压价收购。
陆家庄内,陆通与陈忠等人正在规划新县城之布局。陆通决意将现有东市范围排除于规划之外,县城整体向西迁移。
那些豪族既然不愿配合拆迁,便不拆之。直接将其排除于新县城之外。
西城原为西市,拆迁工作已开始。
与此同时,旧城墙之拆迁亦已动工。双管齐下,无数民工参与其中。
当那些豪族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