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接着道:“科举制度,关乎国之根本,需不断改进,以求公平公正,选拔真正的人才。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世家官员虽心存抵触,却也不甘落后,纷纷暗中角力,意图占据有利之位,尤其是那主考官一职,更是众人觊觎的对象。
他们深知,掌控了科举大权,便能左右士子命运,进而影响朝堂格局。
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关于权力的较量,正悄然上演。
关于科举考试之科目,朝廷上下议定迅速,终得一决。
唐代科举制度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其中常科诸科目如下:
- **秀才科**:此科乃六门常科之中最早设立者,历史悠久,法定地位尊崇无比。然其难度极高,非才学兼备、洞悉国政经济者不能及。惜乎至唐高宗永徽年间,此科因难而废,不复存在矣。
- **明经科**:此科重在考察士子对儒家经典的记忆与理解,诸如帖经、墨义等形式皆为考试之要。录取之率约为十分之一,较其他科目稍易,故成为常科中重要之一环。
- **进士科**:不仅考究经书之学,更重诗赋及时务策论,对文学造诣与治国平天下的见解要求甚高。录取之难,百中取一,然一旦登科,则仕途无量,前程似锦,实为文人入仕之首选。尤其自唐高宗之后,此科愈发受到重视。
- **明法科**:专考律法知识及其应用,旨在选拔精通法律之士,以助国家治理,维护社会秩序。
- **明字科**,亦称**明书科**:此科考察文字学与书法艺术,要求考生对汉字构造、音韵学、字义等有深入研究,且须具备一定书法造诣。
- **明算科**:侧重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之考核,涵盖算术、代数、几何等领域,旨在选拔数学与天文历法学之专门人才。
各科虽异,然皆为选拔贤能,以辅佐君王,安定天下。
士子们寒窗苦读,皆望能一举成名,光耀门楣,为国效力。
制科则是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特殊考试,科目繁多,旨在选拔各类特殊人才,以满足朝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制科科目多达近百种,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 **贤良方正**:选拔品德高尚、才学出众之人,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 **直言极谏**:鼓励直言不讳,敢于批评时弊,提出改革建议的人才,以匡扶朝政。
- **博学宏词**:选拔学识渊博、文辞华美之士,以彰显国家文化繁荣。
- **才堪经邦**:选拔具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才,以充实朝廷各部门。
- **武足安边**:选拔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之士,以巩固边防,抵御外敌。
(今日份三章奉上,求书架,求免费的催更~??(ˊw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