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彦,命其领兵征讨边疆之吐谷浑部落。
李道彦接旨,不敢有丝毫怠慢,即刻点兵遣将,挥师而出。
至边境处,与吐谷浑军交锋,一番激战之后,李道彦军大获全胜,斩敌首七百余级,余众望风而逃,不敢再犯。
慕容伏允见大唐天兵压境,心中惶恐不已,深知若不及时示弱,恐引致更大祸患。
于是急忙遣使携重礼,快马加鞭赶往长安,向李世民陈情请罪,言辞恳切,愿以臣服之态,求得两国再度和睦。
李世民览表,见其态度诚恳,遂允其请,赐书一封,许诺只要吐谷浑不再扰边,便与之共维和平。
朝中一众武将闻此消息,皆面露不悦之色。他们本已磨刀霍霍,摩拳擦掌,期待着出征沙场,立下赫赫战功。
未曾想,慕容伏允竟如此怯懦,未战先降,使得这大好时机,转瞬即逝。
众将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圣上此举意在安邦定国,只得收敛心绪,静待下次出征的机会。
陆通闻此消息,心中暗自思量,李世民此举实则过于看重虚名。
吐谷浑乃反复无常之辈,犹如狼子野心,只知畏惧强权而不知感恩图报。
此次或许能令其一时收敛,然好景不长,不出数载,彼等必会旧病复发,再起边衅。
陆通轻叹一声,深知边疆安宁非一日之功,唯有长剑在手,方能保家卫国,护得一方平安。
待到李世民欲图彻底敉平吐谷浑之时,陆通心中已有筹谋,意欲派遣泾阳新军前往边陲,以战火淬炼锋芒。
他深知,未经沙场洗礼的军队,终是少了那份铁血丹心,难以成为镇守边关的铁壁铜墙。
陆通仿佛已预见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阔景象,誓要让泾阳新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无坚不摧的意志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