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李承乾与李泰同赴泾阳求学之期,兄弟二人携同李丽质与李丽贞,共赴此行。
晨光微露,宫门轻启,四人乘坐马车,缓缓驶出长安城,一路向北,直奔泾阳而去。
沿途风光旖旎,草木葱茏,鸟鸣声声,似在为这四位皇室子弟的求学之旅奏响序曲。
李承乾与李泰并肩而坐,心中既怀对学问的渴望,亦不乏对未知旅途的好奇与期待;而两位公主则轻声细语,不时透过车窗窥视外界,眼中闪烁着憧憬。
暮色四合,陆通于庭院之中设宴,款待四位天潢贵胄。
残阳斜照,映照着满园的花影婆娑,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
陆通亲自迎接,态度恭敬而不失温雅,引领四人步入早已布置妥当的宴席。
席间佳肴琳琅满目,皆是精心烹制,色香味俱全,足以体现主人的诚意与热情。
李承乾与李泰举杯相谢,言语间流露出对陆通款待的感激之情;而李丽质与李丽贞则轻启朱唇,细品美食,偶有轻笑,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的气氛。
此情此景,仿佛连天地也为之静默,唯愿时光停留于这一瞬美好。
李承乾与李泰早早就留意到庭院四周铁柱之上悬挂的琉璃球,其形似葫芦,晶莹剔透,令人赏心悦目。
二人心中暗自赞叹,这些琉璃球不仅装点了庭院,更添了几分雅趣与神秘,仿佛每一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二人相视一笑,轻声讨论起这些琉璃球的来历与制作工艺。
待至夜幕低垂,李承乾等四人见陆通并未于庭院中布置烛火灯笼,心中难免生疑,暗忖在这漆黑一片之中如何用餐?
正疑惑间,忽闻啪嗒一声轻响,铁柱上悬挂的琉璃球顿时光芒四射,将整个庭院映照得犹如白昼。
此番奇景,令四位天潢贵胄皆是大吃一惊,纷纷发出连声惊叹,一时之间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四兄妹一时忘却了席上的佳肴,纷纷起身,饶有兴致地细观那些琉璃球,心中暗自赞叹,此等技艺,实乃鬼斧神工,非同小可。
四位天潢贵胄围拢于陆通身旁,你一言我一语,争相提问,似有无穷无尽的好奇与疑问,直如幼童之于世间万物,不胜枚举。
“且慢,先用膳罢。待到明日,再为你们一一解惑。”陆通温言安抚,意在使四位贵胄放下心急,重拾餐桌上之欢愉。
翌日晨光熹微,陆通于庭中烹茶,轻启唇齿,缓缓道来电灯之奥秘,欲使四位天潢贵胄明了其中玄机。
初时,李承乾与李丽质、李丽贞皆显好奇,目不转睛;然听至深处,二人心绪渐乱,脑中似有千军万马奔腾,终是兴趣索然,面露困倦之色。
唯独李泰,依旧神采奕奕,目中闪烁着求知之光,不时出言询问,言语间尽显对学问之渴求。
陆通凝视李泰,心下不禁赞叹,果真是编纂《括地志》之人,其对学问之热忱,实非寻常可比。
李泰那份专注与求知若渴的模样,令陆通暗自钦佩,亦感欣慰。
陆通只觉解说此事颇为不易,便借故前往书房取书。
实则,他乃是通过系统商城兑换得一本基础物理之书。
此书经由系统改造,外观与大唐书籍无异,唯独内里所载,尽是玄妙莫测的物理之道。
陆通将《基础物理》轻轻递予李泰,言道:“此书中藏有天机,魏王殿下可自行研读。”
李泰接书在手,初时不过随意翻阅,不料书中所述竟引人入胜,不一会儿便沉醉其间,时而眉头紧锁,似有所惑;时而双目圆睁,惊叹不已。
那书卷仿佛有魔力一般,令李泰欲罢不能,沉浸于其中的奥秘世界。
《基础物理》之中所载,竟将李泰往昔所知一一颠覆,几乎令他生出对世事的质疑。
若非书中所述皆为天地间长久不变之理,李泰恐已视其为天外来书,难以置信。
然则,正是这些匪夷所思的道理,让李泰心生敬畏,感叹世间学问之深邃,不禁更加投入地探索起来。
书中所载大多知识,李泰一时难以亲身验证,故而心存疑虑,半信半疑。
诚如古人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未经亲眼所见之事,李泰虽心向往之,却也不免有所保留。
然而,这并未阻碍他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激发了他探寻真理的决心。
“先生,书中言道,光乃由七彩组成,此言若真,则虹霓之色,岂非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