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李公子的心腹侍从骤然色变,失声惊呼。
未曾料想,自家主子竟于无声无息间遭人擒获,一时间,心中惊涛骇浪,不知所措。
“若再不解救劳工,放下兵戈归顺,尔等便休想有生路!”李君羡洞悉眼前之局,高声厉喝,声震四方。
李公子心中已然绝望,暗思即便身死,也要拉上数百劳工作为陪葬,正欲开口命心腹行此绝路,却见陆一突兀地挥动匕首,瞬息间割下了他的左耳。
霎时,李公子的惨叫声划破长空,响彻云霄。
李公子转首望向陆一,眼中燃烧着熊熊恨火,恨不得生啖其肉,寝其皮。
陆一见状,冷笑着迎上那仇恨的目光,挥手便是一记重掌,直击李公子面门,又令他口中数颗牙齿应声落地。
李承乾与李泰目睹此景,皆是目瞪口呆,心中暗自思量:陆通府上的人,竟如此狠辣。
李公子言语含糊,口中之言仿佛在斥责他人。
李公子的心腹命私兵弃械,释劳役。今公子遭擒,大局已定,再无回天之力,是否能留得性命,全凭此刻的态度。
这些平日里随主沉浮的从人,此刻也只得放低身段,求一条生路。
李承乾令李君羡率千牛卫将赵郡李氏之私兵悉数缚起,众劳工见状,纷纷跪地叩首,感恩太子殿下的浩荡恩泽。
李承乾谕令劳工暂且归家,言明朝廷不久将遣官吏前来,妥处其工钱补偿事宜,以示皇恩浩瀚,恤民为本。
众劳工闻此言,皆感激涕零,纷纷叩首称颂,千恩万谢,良久方依依不舍地离去,心中皆怀揣着对朝廷仁政的无限期盼。
陆一将那赵郡李氏之子掷于千牛卫前,旋即向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拱手作别。十一骑随之纵马疾驰,尘土飞扬间,渐行渐远,直至身影模糊,终归于无。
李君羡目送那逐渐消逝的十一骑,心中波澜起伏,思绪如潮。而李承乾与李泰二人,对陆通能育此等英勇之士,心生敬佩,暗自赞叹其手段卓绝,实非寻常可比。
数日后,李承乾等人携赵郡李氏一族众人,踏破尘烟,重返长安城。
李世民闻讯,龙颜震怒,赵郡李氏竟胆敢向太子与魏王出手,此等行径,分明是视王法如无物,自寻死路!
李世民旋即敕令大理寺卿孙伏伽,严加审讯赵郡李氏诸人,继而定其罪名,以正朝纲。
赵郡李氏之赵县一脉,迅疾调动朝中势力,声言此事乃管城一脉所为,与彼等无涉。
赵县一脉借此机敏之举,迅速划清界限,以图自保。
此乃谋逆之罪,牵连九族,即便赵郡李氏根深叶茂,亦难承此重压。
一旦坐实,满门上下恐难逃一劫。
李世民并未对赵县一脉施加压力,然则遣陆通领泾阳兵马,疾速赶往管城,严加看管管城一脉,务必确保无人得以脱身。
陆通接得圣旨,不敢有丝毫怠慢,即刻整饬骑兵,披甲上马,如疾风般驰向管城。
管城一脉的家主公李田轩尚不知晓府上之子招致祸端,仍自在府中悠然度日。
这位花甲之年的长者,竟与几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嬉戏于玉兔峰之上,乐此不疲。
当泾阳军铁骑踏破尘烟,浩浩荡荡行至管城之下时,管城县尉顿感如临大敌。心下疑惑重重,何以竟有如此规模的千人骑兵骤然降临此地?
难道是有匪患作乱?
然则管城周遭并无匪患之虞,此地乃赵郡李氏一脉之根基所在,素来安宁,从未有盗贼敢在此横行。
县尉心中愈发困惑,既非匪患,又非边警,这突如其来的千骑大军究竟意欲何为?莫非是上峰另有密令,或是朝中有变,需得速速查明才是?
“将军且慢行,未知何等军情,竟劳将军亲率铁骑莅临?”管城县尉立于城楼之上,遥向陆通高声问道,语气中难掩几分疑惑与紧张。
“皇帝诏令:赵郡李氏一族,逆天行事,图谋不轨,竟敢遣人行刺太子殿下与魏王殿下,其心可诛!
本将军领旨前来,意在缉拿李氏余孽。
圣命在身,速速开启城门,勿使圣令有所延误,否则,罪责难逃,与谋反无异!”
陆通手持圣旨,声如洪钟,响彻城头,目光凌厉地望向县尉,气势逼人。
县尉听罢,额上冷汗如雨下,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吩咐手下开城门。
陆通见状,长剑一挥,领着大军如潮水般涌进城内,直奔李氏宗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