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内,陆家庄中。
陆通平素里除却在家中陪伴夫人与孩子之外,便是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
陆通自那系统商城之中兑换得了吐谷浑的矿产分布地图,夏州建设兵团的金矿与铜矿竟是颇为丰饶。
于是,他修书一封寄予李世民,恳请李世民传旨告知李承乾务必抓住矿产的支配之权。
此般举措,于大唐的货币稳定而言,实乃至关重要之事。
除此之外,陆通亦向李世民陈说了有关夏州建设兵团的土地改革之政策。
原本之大唐境内,世家豪族林立纵横,想要推行土改实非易事。
既然这般情形,倒还不如以夏州建设兵团作为试点之地,施行土改之政策。
陆通向李世民进言提出,将土地悉数收归国有,而后再以摊丁入亩之方式重新分配土地。
土地严禁私自买卖,皆需在官府登记造册,且每三年需重新审查夏州建设兵团的土地具体情况。
李世民阅罢之后甚为满意,陆通所呈之办法甚妙,既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之恶象,亦能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只叹惜此政策无法于大唐本土施行,否则大唐之国力定然能够再度提速,愈发昌盛繁荣。
夏州建设兵团乃是新辟之土地,破而后立,若有不服者,径直镇压便是,外夷在此亦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况且土改政策对于寻常百姓实乃大有裨益,如此一来,便让百姓与贵族相互对立起来,那些贵族想要胁迫百姓生乱或者造反,绝非易事。
而且,陆通亦曾言,想要遏制乃至逐步瓦解世家之势力,便需要树立一个榜样。
倘若夏州建设兵团在土改之后百姓的日子愈发美好了,那么中原的百姓只要并非目盲之人,皆能知晓应当如何抉择。
阶级对立,其中的矛盾大有文章可做。重中之重乃是皇帝究竟站在哪一边,是支持士大夫阶层,还是支持黎民百姓。
此乃李世民需要审慎考虑之地。
陆通负责描绘蓝图、提出设想,李世民负责躬身力行、如牛马般执行。完美!
李世民传召房玄龄与杜如晦前来,令他们观览了一番陆通递呈上来的奏疏和信件。
房玄龄与杜如晦皆认为摊丁入亩之举甚佳,然而对于将土地收归国有这一条建议,却皆不看好。
一直以来,土地皆是私有的,不论是世家豪族,亦或是寻常百姓,倘若土地并非归自己所有,那又怎会还有心情精心好好耕种呢?
更别提如今新粮渐次铺开,吃饱穿暖的问题在数年之后便会得到基本解决。倘若土地收归国有,那百姓岂不会忧心土地被收回?如此情形之下,必然会有众多百姓无心耕种,那新粮推行的意义又究竟在何处?
房玄龄向李世民道出了这个疑问。
“房爱卿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是朕过于乐观,思虑不周了。”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
“咳咳咳……”杜如晦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其整个人的气色竟是极为糟糕。
“陛下,臣没事。”杜如晦缓了好一会儿后,方才对李世民说道,让其勿要担心。
杜如晦方才缓过劲来,却又接着咳嗽起来,此番竟然咳出了殷红的鲜血。
李世民与房玄龄见状后大惊失色,赶忙传唤太医速速过来为杜如晦诊断。
太医署的太医急匆匆赶来,李世民忙让杜如晦躺在御书房的软榻之上,太医随即诊脉,面色凝重地说道,杜如晦得了肺萎之症,且已然病入膏肓。
李世民闻言后只觉脚底一轻,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在地。房玄龄眼疾手快,急忙扶住李世民。
“给朕治好克明!不论用何办法,给朕治好他!”李世民一时有些失去理智,对着太医怒声吼道。
太医低头垂首,浑身颤抖不止,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陛下,咳咳咳……陛下莫要怪罪太医,臣的这副身体如此状况,实不怪他人。”杜如晦躺在软榻之上,气息微弱地缓缓开口道。
李世民疾步来到软榻之前,紧紧握住杜如晦的手,“克明,朕不会让你有事的,这世间一定有能救治你的办法。”
许久之后,李世民令人将杜如晦送回杜府,且还派遣了三个太医前往照拂杜如晦。
夜里,立政殿中,李世民静静地躺在长孙皇后的怀里,满脸皆是哀愁之色。
“二哥,何不问问泾阳侯?臣妾的气疾便是泾阳侯所给之药治好的。”长孙皇后一边轻柔地给李世民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