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陆通用硝石制冰之时,袁天罡和李淳风皆被惊得瞠目结舌,若不是陆通提前阐明了原理,二人险些以为此乃仙术。
但见陆通从容不迫地操作,硝石入水,寒气渐生,冰块渐成。
袁天罡瞪大双眼,满脸的不可思议,惊道:“此般奇景,实乃闻所未闻,若非事先知晓原理,真当是仙家妙法!”
李淳风亦是呆立当场,许久之后方才回过神来,叹道:“若非陆通兄详解其理,吾等定以为此乃神鬼之能。”
硝石制冰在前些年便已然被陆通敬献给李世民,只是众人皆不知其中原理罢了。如今经陆通一番解释,便极易理解了。
想那往昔,陆通将硝石制冰之法呈于李世民,满朝上下只觉神奇,却皆不明就里。
而今陆通细细阐释,众人方才恍然大悟:“原是此般道理,亏得陆通兄解惑,否则吾等仍如坠云雾之中。”
言语之间,满是钦佩与释然。
陆通见袁天罡和李淳风近乎入套,遂诚挚邀请二人加入泾阳县的科学院,负责潜心钻研化学之道。
陆通目光殷切,言辞恳切:“二位道长,吾诚邀尔等加入泾阳县之科学院,共探化学这奇妙之道,以造福苍生,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袁天罡与李淳风对视一眼,心有所动,却仍有几分犹豫,陷入沉思之中。
二人于钦天监供职,身为朝廷官员,在未得李世民应允之情形下,他们断不可随意加入其他之地。
袁天罡与李淳风眉头紧蹙,神色凝重,袁天罡叹道:“吾等身负皇命,在钦天监尽职,若无陛下首肯,怎可擅自投身他处。”
李淳风亦附和道:“此乃规矩,不可违逆,否则便是对陛下不忠。”
陆通闻言后微微一笑,“二位切莫忧心,此事交由我来,我自会向陛下陈明其中缘由,想必陛下定会应允的。”
陆通神态从容,话语中透着十足的把握,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袁天罡和李淳风见他如此自信,心中的忧虑稍稍减轻了几分,但仍有些许忐忑,不知此事最终究竟会如何发展。
数日后,李泰自泾阳县返回长安,顺道给李世民携来了陆通所写之书信。
李泰快马加鞭,一路风尘仆仆。入得长安,直奔皇宫而去。
其怀中揣着陆通那封言辞恳切之书信,心内思量着如何将此信呈于父皇,以解陆通之所托。
李泰行至显德殿,李世民正于殿中专注地批阅奏折。内侍见魏王驾临,忙趋前作揖行礼。
但见那内侍躬身低头,恭敬言道:“恭迎魏王殿下,殿下万安。”
李泰微微颔首,目光越过内侍,望向正奋笔疾书的李世民。
李泰目光微凝,向那内侍轻轻递去一个眼色,其神色肃然,透着几分急切与期待。
那内侍心领神会,微微躬身,而后轻手轻脚地往殿内而去,欲将魏王到来之事向圣上禀报。
内侍轻轻来到李世民身旁,敛声屏气,小心翼翼地移步至李世民身侧,躬身低语道:“陛下,魏王殿下此刻在外求见。”
李世民听闻内侍之言,手中毛笔微微一顿,目光自奏折之上移开,扫向内侍,沉吟片刻,方才缓声道:“将魏王请进来吧。”
内侍恭顺地弯下腰身,脚步轻缓向后挪移,而后转身碎步疾行,去请那等候在外的李泰。
李泰步履沉稳,跟随内侍来到李世民跟前,而后双膝跪地,双手抱拳,俯身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其声清朗,饱含敬畏之意。
李世民神色和缓,轻抬右手微微一摆,言道:“青雀,快快起身,无需多礼。”
继而目光炯炯地凝视着李泰,眉头微皱,问道:“今日前来,莫非是有要紧之事?”
李泰颔首应是,神色恭谨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毕恭毕敬地双手捧着,递至李世民面前,缓声道:“父皇,此乃老师托儿臣转交于您的。
李世民神色肃然,伸手接过那封书信,缓缓解开封口,目光落在信笺之上,细细阅览。
只见其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片刻之后,方才明了信中之意,原是陆通恳请其将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遣往泾阳县,以探究一门新兴之学问。
然李淳风与袁天罡皆为道门之士,陆通究竟欲同其探究怎样的学问?难不成陆通竟沉醉于那仙道长生之途?此念一出,令人心生疑窦,揣测纷纷。
李世民神色凝重,轻轻将书信安放于案牍,目光转向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