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李世民于朝堂召见吐蕃使臣。
彼时,阳光洒落在巍峨的宫殿之上,金瓦熠熠生辉。
李世民高坐龙椅,神色威严,目光深邃而凌厉。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庄严肃穆。
随着一声高呼:“宣吐蕃使臣觐见!”
只见几位吐蕃使臣身着特色服饰,迈着谨慎的步伐缓缓而入。
他们神色恭敬中带着几分紧张,目光不时偷瞄着上方的李世民,心中揣测着此番会面的吉凶祸福。
而李世民则稳如泰山,静待着使臣们上前参拜,一场关乎两国邦交的会面就此拉开帷幕。
吐蕃使臣心怀忐忑,满心期望大唐皇帝陛下能够应允吐蕃之求亲。
如此一来,赞普诸多谋划方能推进至下一步。
这些使臣踏入大唐宫殿,目光中透着急切与期盼。
为首的使臣暗暗握拳,心中思忖:“此次求亲,关乎我吐蕃未来之兴衰,但愿大唐皇帝能体察吾等诚意。”
他们低首前行,每一步都似承载着沉重的使命。
周遭金碧辉煌的殿宇,令他们在惊叹之余,更觉此番求亲之事意义非凡。
而那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龙威浩荡,使臣们深知,其一言可定吐蕃之命运。
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如炬,对着吐蕃使臣沉声道:“朕思之良久,今吐蕃求亲,然不知吐蕃能予大唐何物?”
李世民神色威严,龙袍加身更显其尊贵非凡。
他微微仰头,目光犀利地审视着下方的使臣,语气虽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王者之气。
身旁的侍从们皆敛声屏气,整个朝堂一片肃穆。
吐蕃使臣们闻言,顿时心中一紧,为首之人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额头隐有汗珠渗出,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我吐蕃愿与大唐永结友好,岁岁朝贡,马匹牛羊无数,更愿与大唐互通商贸,共促繁荣。”
李世民剑眉微蹙,目光中透露出几分不满与质疑。
他轻捋龙须,神色庄重而严肃,继续说道:“朕之大唐,地大物博,尔等所呈,实难入朕之眼。若真心求亲,当拿出更具诚意之礼。”
其声威严,在朝堂之上回荡,令吐蕃使臣们身形一颤,惶恐之色溢于言表。
金殿之中,气氛愈发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结了一般。
吐蕃使臣心中百转千回,绞尽脑汁,想得脑袋几欲炸裂,却也不知该如何应答李世民。
思来想去,吐蕃如今能拿出何般物件?土地?大唐广袤无垠,繁荣昌盛,想必看不上那些苦寒僻远之地。物资?吐蕃较之大唐,不过九牛一毛,实难入大唐之眼。
使臣们面面相觑,皆从彼此眼中瞧出了深深的焦虑与无助。
为首之人额上汗珠滚滚而落,心中暗自叫苦:“这可如何是好?大唐皇帝目光如炬,心思难测,我等若不能给出满意答复,此次求亲怕是要无果而终。”
他们在这威严的大唐宫殿中,仿若陷入了绝境的困兽,苦苦思索却寻不得一丝出路。
吐蕃本欲借着求娶大唐公主此桩事宜,谋取些许大唐之技术与知识,然现今观之,李世民对此之意愿实非甚高。
吐蕃使臣们满心盘算,原以为这求亲之举乃是一步妙棋,却未料到李世民态度冷淡。
他们心中暗叹,那原本的如意算盘此刻似要落空。
为首的使臣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暗自揣度:“大唐皇帝心思深沉,此番怕是难以如愿,可赞普交代之事又该如何完成?”
众人交头接耳,却也商量不出个万全之策,在这大唐的朝堂之上,只觉如履薄冰,进退维谷。
不皆言大唐身为天朝上国,极为在乎颜面乎?而今吐蕃放低姿态前来求于李世民,然李世民并未如想象中那般爽快应承,反倒是诸多考量。
吐蕃使臣们满心困惑,面面相觑,皆从彼此眼中瞧出了不解与迷茫。
其中一使臣喃喃自语道:“本以为大唐为显天威,定会欣然应允,孰料竟是这般情形。”
他们原本以为,以吐蕃之谦卑,定能打动大唐皇帝,却不想李世民目光长远,权衡诸多,岂会轻易被这表面的姿态所左右。
此刻的他们在这大唐宫殿之中,愈发觉得不安与焦虑,不知此番求亲之路将通向何方。
为首的吐蕃使臣向着李世民俯身跪拜,而后启口道:“大唐皇帝陛下,不知大唐欲使吐蕃付出何般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