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学子出言提议:“魏王殿下,吾等应分出两波人马。一波调查这些亲上加亲之人家,一队探查正常婚配人家之子嗣情形。如此一来,对比之下,方能更有力地证明。”
那学子上前一步,神色郑重,言辞恳切:“殿下,如此方能详察分明,使结论确凿无疑。若只单一探查一方,恐有疏漏,难以服众。”
李泰手抚下颌,略作沉思,而后朗声道:“此议甚佳,便依此行事。”
于是,李泰率着一部分人去探访那些亲上加亲的人家,余下之人则去抽取一些正常婚配的人家以调查子嗣问题。
李泰整束衣冠,神色肃穆,对众人说道:“诸位当尽心尽力,切不可疏忽大意。”
言罢,便带着所属之人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去。
而另一队学子也不敢怠慢,迅速朝着既定目标前行,个个神色专注,志在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泾阳县县城之外的火药实验大楼中,李淳风与其他几位研究员已然归位。
他们于庭院之中商议着该如何对火药的配比予以改进,以求让火药的威力愈发强大。
李淳风手抚长须,目光深邃,沉声道:“诸位,吾等须得深思熟虑,寻出最佳之配比方案。”
众研究员围坐四周,皆神色凝重,一人拱手道:“依在下之见,当增加某几味材料之分量。”
另一人则摇头道:“不妥不妥,或应调整其比例关系。”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一心只为能使火药威力更上一层楼。
吵归吵,然休憩之时,一群人仍是嘻嘻哈哈地坐于一处喝茶闲聊,全然没了先前议论时的剑拔弩张。
众人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此刻却围坐一团,笑声朗朗。
李淳风轻抿一口香茗,摇头笑道:“方才还各不相让,此刻倒也能这般融洽。”
一研究员放下茶杯,抹了抹嘴角的水渍,应道:“哈哈,研讨之时自当各抒己见,此刻休憩,自是要放松心情。”
众人闻之,又是一阵欢笑,那紧张的气氛早已消散无踪。
有一研究员忽开口言道:“李真人,近些时日好似未曾见魏王殿下前来,亦不知魏王殿下在忙何事。”
那研究员眉头微皱,面带疑惑,接着说道:“往常殿下常来此处,如今多日不见,心中甚是惦念。”
众人听闻,皆纷纷点头,目光投向李淳风,似在等他解惑。
李淳风心中亦觉怪异,依着李泰对化学之兴致,断不该如此久未现身。
不过他听闻李泰正在负责泾阳县之教育制度改革推进,或许正因此事,故而有些繁忙吧。
李淳风手捋胡须,微微颔首,思忖道:“魏王殿下向对化学之事颇为上心,此番久未前来,想必是那教育改革之事甚为棘手,令其无暇分身。”
众研究员听其所言,虽心有遗憾,却也能理解李泰之忙碌。
众人听李淳风说起泾阳县的教育改革制度,几位研究员亦是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如今这泾阳县的诸般变化,多亏了泾阳侯。
一研究员激动地说道:“确然如此,若无泾阳侯之谋略与魄力,这泾阳县怎能有如今之新貌!”
另一人频频点头,应道:“正是,泾阳侯实乃贤能之士,造福一方。”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泾阳侯的功绩赞不绝口,言语间满是钦佩与感激之情。
泾阳侯先是以新粮解了泾阳县百姓之饱腹难题,继而招商引资,开办诸多工坊,为泾阳县百姓创就就业之机,更是对官府制度施行了改革,令官府上下一心为民。
泾阳侯心怀百姓,目光长远。
他初至泾阳,便致力于解决民生根本,那新粮的推广,让百姓不再为饥馑所困,人人面上有了笑颜。
而后,他大力招商,工坊林立,百姓皆有活计可做,家中渐有余财。
再者,其对官府制度的革新,剔除积弊,使官吏皆能秉持公心,为民谋福。
一时间,泾阳县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皆颂泾阳侯之德政。
李淳风见众人皆在夸赞陆通,不由得提醒了一句:“诸位莫要忘了,要非圣上对泾阳侯信赖有加,无条件支持。泾阳侯恐亦是举步维艰。在吾看来,此乃贤君良臣珠联璧合。”
李淳风神色郑重,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圣上英明,慧眼识才,对泾阳侯委以重任,信任不疑。若无圣上之鼎力支持,纵泾阳侯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