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送走李丽质后,独自坐在御书房中,眉头紧锁。
他深知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桩婚事不仅是两家的联姻,更是朝廷内部势力的一次重要调整。
然而,李丽质的态度让他感到为难,他不想因为强加于女儿的婚姻而破坏了她的一生幸福。
思来想去,李世民决定采取更为稳妥的方法。他命人请来心腹大臣魏徵,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
“魏卿,朕有一事相询。”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朕欲将丽质许配给长孙冲,但丽质表示不喜欢。朕知道这门亲事对朝局有利,但也不愿勉强女儿。你有何高见?”
魏徵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此事确需慎重。婚姻大事,本应以男女双方的情投意合为先。若强行成婚,恐日后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况且,长孙无忌虽是重臣,但若因此事而损害了公主的幸福,难免会让人非议陛下。”
李世民点头赞同:“魏卿所言极是。但朕还需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以堵住长孙无忌的嘴。”
魏徵继续说道:“陛下,臣有一计。长孙冲虽是良婿人选,但目前他尚未立下什么显赫功勋。陛下可借此机会,让长孙冲出征边疆,立功归来后再议婚事。这样既能给长孙无忌一个台阶下,也能让长孙冲在军中历练一番,对朝廷亦有好处。”
李世民眼前一亮,拍案道:“好!此计甚妙。朕就以此为由,让长孙冲出征边疆。待他立功归来,再议婚事。这样一来,既不伤及长孙无忌的颜面,也能给丽质一个交代。”
魏徵点头称是:“陛下英明,此计既能保全公主的幸福,又能稳固朝局,可谓一举两得。”
李世民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多谢魏卿的建议,此事就按此办理。你去拟一道诏书,朕明日便召见长孙无忌,将此事告知于他。”
魏徵领命而去,李世民则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殿,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这个决定能带来最好的结果。
长孙无忌接到李世民的诏书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李世民此举背后的深意,也明白这是为了照顾李丽质的感受。
但他更清楚,长孙冲并非战场上的猛士,若是贸然出征,只怕凶多吉少。
长孙无忌在府中踱步,眉头紧锁,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他想起长孙冲平日里的种种表现,心中不禁一阵苦笑。长孙冲虽聪明伶俐,却缺乏实际的军事才能,若真的让他出征,只怕会成为一场灾难。
“夫君,您在想什么?”长孙无忌的妻子见他神色凝重,轻声问道。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将李世民的提议告诉了妻子:“陛下要让冲儿出征边关,立功归来再议婚事。我担心……冲儿未必能胜任。”
妻子闻言,也是忧心忡忡:“夫君所虑极是。冲儿确实不是打仗的料,若是真去了边关,只怕会有危险。”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我必须去找陛下,说明情况。或许陛下会另作打算。”
说罢,长孙无忌立刻整装出发,前往皇宫求见李世民。
李世民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见长孙无忌匆匆而来,心中已猜到几分。
他放下手中的笔,示意长孙无忌坐下。
“无忌,何事如此急切?”李世民温和地问道。
长孙无忌跪倒在地,语气诚恳:“陛下,臣有一事相求。关于长孙冲出征之事,臣认为不可行。”
李世民微微一愣,随即问道:“为何不可行?”
长孙无忌抬起头,目光坚定:“陛下,长孙冲虽是臣之子,但臣深知他并非战场上的猛士。若让他出征,只怕难以完成任务,甚至有性命之忧。臣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另寻他途。”
李世民听罢,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无忌,你的心情朕理解。长孙冲毕竟是你的儿子,你自然不愿他冒险。既然如此,朕另作安排。”
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感激地说道:“陛下圣明,臣感激不尽。”
李世民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宫殿,缓缓说道:“无忌,朕知道你对长孙冲的担忧。但朕也有自己的考虑。丽质不喜欢长孙冲,朕不想勉强她。不如这样,朕让长孙冲去江南任职,历练一番。江南富饶之地,治理有方同样能立功。待他有所成就,再议婚事如何?”
长孙无忌听后,心中大定,连忙拜谢:“陛下仁慈,臣感激涕零。长孙冲定不负陛下厚望。”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