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长孙无忌从密报中得知,那流言竟出自魏王李泰之口。
此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长孙无忌心中顿生疑窦,魏王李泰何以要阻挠长乐公主与长孙冲的婚事?
他反复思量,却始终无法参透其中缘由。难道是因为李泰忌惮长孙家的权势,担心此次联姻会进一步巩固长孙家的地位,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又或是他另有隐情,不愿看到皇室与长孙家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
长孙无忌端坐于案前,手中轻轻摩挲着那封密信,眉宇间满是忧虑。
他深知,李泰此举绝非偶然,背后必定有着深远的考量。
长孙无忌闭上双眸,脑海中浮现出李泰平日里温文尔雅却又深藏不露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
若真是李泰所为,那么这场看似简单的流言风波,便可能演变成一场涉及朝堂权力斗争的复杂棋局。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心中暗自盘算,如何才能化解这场危机,保全长孙家的利益。
李泰在被李世民严辞训斥一番后,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泾阳县。
府邸之内,他径直寻至陆通的书房,推门而入,只见室内书卷满架,一缕淡淡的墨香飘散在空气中。
陆通正伏案疾书,见李泰面色凝重,便放下笔,抬眼望向他,眼中闪过一丝关切。
“老师,”李泰的声音略显疲惫,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让《大唐报》刊登调查报告一事被父皇压了下来。我放出的流言倒是起了些作用,但恐怕终究还是难逃父皇的手掌心。”
陆通闻言,轻轻点头,眉宇间流露出沉思之色。
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苍翠竹林,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答案。“殿下,”他转过身来,目光如炬,“流言虽能一时扰动人心,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陛下英明,定不会被表面的纷扰所迷惑。”
李泰听罢,心中稍感宽慰,但依旧愁眉不展。
陆通轻语气温和:“殿下勿需过于忧虑,既然流言已经散布,调查报告亦已呈递御前,陛下定会派遣信使前往核实。此事牵涉甚广,非同小可,陛下英明,必不会轻信一面之词。待到真相大白,近亲结婚之事便会成为铁证,长乐公主的婚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说罢,陆通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仿佛早已洞悉了事情的发展。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令李泰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李泰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感激老师的宽慰与指导。
李丽质与襄城公主闻听此间流言,皆心生疑惑,暗自揣摩何人竟于此时散播如此消息。
二人心中各自思量,莫非有人暗中助力,欲借此事成全李丽质拒婚长孙冲之心愿?
李丽质玉容微沉,眉宇间隐现忧色,却也夹杂着几分莫名的释然。
襄城公主则目光闪烁,似有所悟,轻声细语道:“妹妹,此等流言虽令人烦恼,但若真能助你摆脱那桩婚事,倒也不失为一桩好事。只是,我们需得小心,不可让人看出破绽。”
李丽质闻言,轻轻点头,心中暗自盘算。
此刻,她虽感到了一丝解脱,但亦不敢掉以轻心。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心照不宣,仿佛在无声中达成了某种默契。
时日荏苒,皇命难违,长孙冲终被派遣至江南道任职,远离了繁华的长安城。
临行前,他心中满是郁结,愁绪如江水般绵延不绝。
长孙冲立于城门之下,回望长安,心中默念着长乐公主的音容笑貌,那一抹温柔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此番南下,山高水长,不知何时方能重逢。
长孙冲轻叹一声,转身踏上征程,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马蹄声声,敲击着水泥路,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
他强忍心中的不舍,只愿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与能力,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再续前缘。
李泰闻知长孙冲远赴江南道任职之事,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
他独坐于书房之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目光却透过窗棂,凝视着远方。
思绪万千,李泰暗自揣测,莫非父皇此举意在暗示,不欲长乐公主与长孙冲结为连理?
一缕清风拂过,带走了室内的些许沉闷,却无法驱散李泰心头的疑虑。
他深知宫闱之中的微妙关系,每一项任命背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