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仔细翻看着夏州建设兵团的卷宗,对其中所施行的土改政策甚是满意。
他不禁暗自感慨,陆通不愧是他的应梦贤臣,竟能有如此高瞻远瞩之谋略,倒是成功杜绝了诸多土地兼并的萌芽之态。
那土地牢牢掌握在朝廷之手,百姓不得私自进行买卖,这样的约束实乃良策。
如此一来,既保障了朝廷对土地的掌控,又维护了百姓的生计,使社稷根基得以稳固,江山社稷有望长治久安。
不过,这土改政策若欲在江南道推行,必将遭遇极大的阻力。
现今,朝局虽渐趋稳定,然而各方势力已然泾渭分明,各自盘踞一方。
他们绝不会轻易妥协让步,任人触动他们手中的利益蛋糕。
那各方势力犹如盘根错节的老树,根基深厚,利益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推行新策,实乃艰难万分。
如今也唯有暂且等待夏州建设兵团的土改政策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带动江南道的黎庶百姓对土改政策予以拥护。
待到那时,裹挟着汹涌澎湃的民意,对江南道的世家大族发起冲击,循序渐进地推进土改。
期望借此春风,吹开江南道土地变革的新局面,让这片富饶之地焕发出更为璀璨的生机,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石。
长孙无忌回到府邸之后,未曾有片刻停歇,当即挥笔写信给长孙冲,信中严令他务必交好当地的士绅,以为陛下的想法预先铺就道路。
至于所需付出的代价,长孙无忌身为如今大唐的吏部尚书,手握重权,在这江南道的仕途之上,他能够施加极大的影响力。
故而,长孙冲只管放手去做,无需有过多的顾虑与担忧。
只因长孙皇后之缘由,长孙无忌深得李世民之宠爱。
然而,长孙无忌却无法确保下一任君主仍会这般看重长孙家。
正因如此,他才一心要长孙冲求娶长乐公主。
如此行径,便能使作为外戚的长孙家与皇室深度绑定,以此谋求家族昌盛不衰,永享荣华富贵。
那长孙无忌每每思及此处,目光中便满是坚定与执着,为家族筹谋之念在其心中深深扎根,难以撼动。
而且,就前段时间提亲的状况而言,魏王李泰显然是对这门婚事持反对之意的。
只是,尚不知晓太子李承乾对此究竟抱有何种看法。
那层层迷雾笼罩,让人难以捉摸,这其中的玄机与变数,着实令人心生忧虑,揣测不已。
李承乾毕竟身为储君,如今在夏州建设兵团中大显身手,不断积累政治影响力。
而且,李世民对此亦是未有丝毫阻挠之意,由此足可见得,李承乾的储君之位甚是稳固,坚如磐石。
其地位之尊崇,无人可轻易撼动,仿若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大唐的权力之巅。
倘若李承乾亦反对长孙冲与李丽质的婚事,那么长孙无忌便需变更自身的政治立场。
须知储君,在尚未登基之前,也不过如此,其间存有极大的操作空间。
那风云变幻的朝堂局势,恰似汹涌波涛,稍有不慎,便会被卷入无底深渊。
长孙无忌深知此中利害,故而不得不谨慎思量,权衡利弊,以保家族长久之荣华。
长孙无忌于书房之中来来回回地踱步,双手背负于身后,面色沉凝,心事重重。
那略显沉重的步伐,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无尽的忧虑与纠结。
他眉头紧蹙,目光时而飘忽,时而定住,似在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又似在为那未知的前路而烦忧不堪。
长孙无忌心中甚是清楚,李世民之所以提出要让江南道成为粮食基地,这背后定然有着陆通的极力推动。
自从陆通进入李世民的视野之后,朝廷的诸多政策之中皆有着陆通若隐若现的身影。
那陆通仿若一颗骤然升起的新星,在大唐的朝堂之上熠熠生辉,其影响力逐渐渗透至各项决策之中,令长孙无忌亦不得不对其加以关注与思量。
陆通此人,长孙无忌着实看不透。
此人瞧上去仁善忠义,却又偏生心狠手辣。
对内怀有仁慈之心,对外则尽显狠厉之态。
如今这泾阳县被陆通精心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坚固紧密,他人全然无法插手其间事务。
名义之上,三省乃是泾阳县的上级机构,然而泾阳县的各项决策,三省并无权力直接干预,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