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通之才,不仅体现在将泾阳县治理得焕然一新,在教导李承乾与李泰这等皇家子嗣之事上,亦是成效斐然,令人瞩目。
先看李承乾,往昔行事或有浮躁之态,经陆通悉心教导,如今已变得愈发成熟干练,宛如璞玉经雕琢,焕发出熠熠光辉。
遥想当初,李承乾主动请缨,提出要前往夏州担任都督护一职,彼时李世民心中着实对此举并不看好,忧虑其年轻难担此重任。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再观,李承乾竟将夏州建设兵团经营得风生水起,成果卓着。
夏州在其治理下,秩序井然,兵强马壮,俨然成为大唐边疆的稳固屏障,这着实让李世民刮目相看。
而李泰,在陆通的影响下,一心沉醉于学问钻研之中。
他刻苦勤勉,博采众长,如今已在学术之路上颇有建树。
其所提出的诸多独到观点,见解深刻,新颖独特,不仅在一众学子中引发热烈讨论,更得到了不少饱学之士的称赞与支持。
李泰凭借自身才华,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为皇家赢得了赞誉。
陆通以其非凡之能,于不经意间,为大唐皇室培育出两位优秀子弟,其功绩不可谓不伟,难怪李世民对他如此看重与宠爱。
当下,大唐决意重开夏州方向的丝绸之路,此乃关乎国计民生、彰显大国风范的宏图之举。
而李承乾于夏州建设兵团推行的土改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无疑为夏州日后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关键“加油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精妙布局,并非李世民事先所能预见,实则背后皆有路通在暗中步步为营,为李承乾精心谋划、算无遗策。
路通之能,宛如妖孽,令人惊叹不已。这般旷世之才,李世民岂会轻易放过?
于李世民而言,对路通并非毫无忌惮。
毕竟,如此惊世才华,若不能为大唐所用,反生异心,必成大患。
然而,相较于忌惮,李世民内心深处更渴望让路通的才华尽情施展,为大唐的繁荣昌盛、日益强大添砖加瓦。
为达此目的,李世民毫不吝啬,愿给予路通高官厚爵,让其尽享荣华富贵。
在李世民心中,只要路通能一心为大唐,这些赏赐皆为值得。
至于路通日后是否会借助李承乾之力,摇身一变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李世民倒并不十分担忧。
毕竟,路通向来厌恶朝堂争斗,行事风格向来低调。
这么长时间以来,也不过顶着泾阳侯的名号与羽卫中郎将的官职,并未见其对权力有过多的热衷与追逐。
如此心性,让李世民对路通多了几分信任,也更坚定了他重用路通的决心。
彼时,李丽质与襄城公主尚不知李世民夫妇已悄然前往陆家庄。
这日,姐妹二人伴着李泰,自长安启程,一路车马劳顿,终至陆家庄。
春日的暖阳轻柔洒落,官道旁繁花似锦,蝶舞翩跹。
李丽质身着淡粉罗裙,裙角绣着精致的海棠花纹,微风拂过,仿若海棠摇曳生姿。
她身姿婀娜,眉眼间透着灵动与俏皮,坐在马车之中,不时掀开窗帘,好奇地张望着沿途景致。
襄城公主则身着月白色锦袍,气质温婉端庄,宛如春日里的一缕清风。
她手持书卷,偶尔抬眸,目光柔和地看着李丽质,眼神中满是宠溺。
李泰身形略显富态,却不失儒雅,身着一袭藏青色长袍,头戴纶巾,正与二位公主谈笑风生。
一路上,三人谈诗论画,欢声笑语回荡在这漫长的路途。
直至马车缓缓停下,陆家庄那古朴厚重的大门映入眼帘,他们才知晓,此番行程已然抵达终点。
李泰领着李丽质与襄城公主,迈着轻盈而有序的步伐踏入陆府。
甫一进入庭院,但见在那繁花簇拥、翠柳低垂之处,李世民正与陆通对坐而谈,气氛融洽而庄重。
李泰瞧见这一幕,先是微微一怔,旋即赶忙收敛了面上轻松愉悦之色,神色变得恭谨起来。
李丽质与襄城公主亦随之神色一凛,那原本灵动俏皮与温婉柔和的神情瞬间隐去,取而代之的是端庄与肃穆。
三人脚步轻缓,仿若生怕惊扰了庭院中的君臣对谈。
他们规规矩矩地行至李世民面前,齐齐盈盈下拜,身姿优雅而端正,口中恭敬说道:“儿臣(臣女)拜见父皇,愿父皇圣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