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使者与范团长反复走到汉禹到身边观察,本来心境平和思考并反复阅读,准备提炼精义的汉禹,不免有点不满意了。
他拿起毛笔,顺了一下笔尖,看似准备下笔的样子。
省长使者马上站起来走了过去,想来一个先睹为快。
却没有想到,他刚刚走到汉禹的身边,他拿起在手里的毛笔突然抖了一下,笔尖竟突然从笔管掉落,啪一下掉到了砚台上磨得浓稠的浓黑的墨汁里,而且不偏不倚,溅起的墨汁一下子飞到了这位衣冠楚楚的使者的身上脸上。
有几位手持毛笔,正发愁不知道向哪里落笔的弟子,闲的无聊,此时正四处张望,见状终于觉得有趣,从而放松,立刻大笑起来,场里随后跟着发出一阵哄笑。
汉禹连忙站起来,很有礼貌的向使者致歉,还拿起桌上用来蘸干笔迹墨汁的毛巾,双手递给使者。
使者看看身上,也溅上了好几滴墨汁,凉意突然袭来的脸上,不要说 ,估计也是一样的黑乎乎了。
面对汉禹包含歉意递来的毛巾,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不愧是官场老手,他的应变能力超强。他向汉禹拱手,说:
“老弟继续比试就是,这是你我的无意之过,安心就是,安心就是。”
随后姗姗回到了前面,对方丈大师说:
“寺里五千人,省里向每人赠送一支上品狼毫笔,免得关键时刻出现意外,也让弟子们好好用功。”
方丈大师合十致意:
“我代众弟子表示感谢,谢谢施主厚爱。”
汉禹无错,因为是笔尖脱落,不过,那些无处下笔的弟子们,却在一场哄笑中,看到了汉禹书写的部分答案,很快每人就开始书写起来。
方丈大师不再言语,而是吩咐执事僧赶紧与使者一起出去为他更衣洗脸。
这边,范团长却高兴得不知怎么好,虽然他不清楚内情,但是看到衣冠楚楚,而且爱指手画脚的使者当众出丑,内心总是高兴的。
执事僧又取来一支崭新的毛笔递给汉禹,他蘸足水,又放到墨汁里浸泡着,开始下一个题目。
已经没有了干扰,汉禹可以静下心来,继续琢磨方丈说话中的精义所在: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这一段文字是精义所在,但是只许选三个字,那么是哪三个字呢?
“莫亲于间”,三军中最亲信的人,没有人可以超越被委派的间谍。
“赏莫厚于间”,赏赐没有比间谍所受更优厚的了。
“事莫密于间”,军机事务,没有比间谍之事更为机密的。
“非仁义不能使用”,如果吝啬爵禄和金钱,不能做到以诚相待,则无法用好间谍。
汉禹比较了一遍,在纸上方凭空描画着三个字:
亲
厚
密
想了想,他又把“密”字移到了首位,因为他想到了师傅经常教诲自己的一句话: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所以,密才是真正的为君,亲则为臣,厚的作用最小,列为佐。
三者搭配,缺一不可,如同中药里面的配方一样,君臣佐使,清清楚楚,缺一不可。
以汉禹的理解 ,用间虽然可以加速胜利,但不是胜利的唯一与重大的因素,根本还在于实力做后盾,没有实力就没有一切。
但是,方丈大师出的题目是“用间”,就是因应用间而论,这些就不可以提及了。
于是,笔尖蘸饱墨汁,他在纸上按照顺序写上了三个大字:
密
亲
厚
然后,他又仔细阅读了一遍卷面,拿起毛巾,把未干的墨迹蘸了一遍,把默写出来的兵法文字展开,轻轻摆开在桌面上,又把毛笔洗干净,塞到笔帽里。
收拾整齐,然后挂上放在一边的配枪,向方丈与住持以及嘉宾示意后,慢步走出了早课间。
方丈大师和住持并没有去收起答卷,而是任由别人窥视抄写。
这也是方丈大师与住持的约定, 因为除了汉禹文武全才,其余多数弟子怕是都要在文比上挂零。
事实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