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教训,下一次也是保命的知识,以后都要记住。”
“师叔说的是。”
“你们好好练习,明天我再过来讲解几个刀法。记住,每一次都要只单练一招,练到举手即来才行。特别是,不能变成好看而没用的表演套路,因为好看不好用的东西将来上了战场,那是会丢命的。”
“好,记住了!”
汉禹看他们捉对开始练习,这才轻轻走开,因为他让他们熟练的目的,除了战场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选派德兴或者孙排长到言家洼所在的自卫队教授,只是,还没有想好派谁去更合适,现在还要看他们的带菌水平。
方丈大师在禅房正与住持探讨时局,面对瞬息万变的情势,二人都有点忧心忡忡。
“大漠军主力突然闯进京都,把大员悉数驱逐,在牡丹指挥剿灭南方叛军的玉帅北上劳师远征,在第一关被以逸待劳靠东倭起家的三省部队击败,已被迫渡海南下。”
“是啊,玉帅可谓是功败垂成,南边那些以白熊和租界部队为靠山的部队本来已经是强弩之末,可是他们乘京都内乱玉帅出兵征讨,却又趁机北进,又有死灰复燃之势。茂林寺也是越来越靠近战火,玉帅疲弱,看起来,茂林寺势必是不可能避过此次战火了”
“都是为了夺取九州的控制权,且都自称是正朔,靠山各有不同。玉帅虽然受挫,却不会就此沉沦,他可是文武双全的军事殊才,而且处处以九州利益为重,还是遵从玉帅号令为宜,接受省里的调遣为上。”
“我也是一样,看来还是多练兵多备战,以防御战火烧到茂林寺,保护父老为上吧。大漠军几乎肯定会卷土重来,他们可以挑动京都内乱,危害剿叛大局,当然也可以为了私利继续作乱。”
“大漠军这种一心只为自己的做法,长不了,但是,他们势头正盛,我们却不得不防。练兵情况怎么样?”
“各标操练甚好,寺里珍藏的火枪也初步带出去操练,武僧们接受能力很快,随时可以出征。”
“还是适当收敛火枪为宜,对外还是以去啊。拳脚功夫为主,锋芒毕露必然招致忌惮,招致灾祸,切记切记!”
“弟子谨遵教诲,也一定嘱咐各房千万注意。”
“那就好。”
“汉禹在家乡让民众学拳自卫,还组织了自卫队,希望我们派出武僧进行指点。”
“这是好事啊,不忘父老,传播武功,保护众生 ,也是弘法,看他需要什么,尽力帮助就是。”
“弟子也是这么想的。”
汉禹回到禅房,翻开当年先生中赠送的兵法,再次开始阅读。
兵法是一门大学问,汉禹每读,都有新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与日俱增,而且是越来越强烈。
此次归乡没有见到先生,他感到有一种缺失感,因为先生的学问太深奥了,虽然师傅也很不错,但是现在却忙于自卫团的事务,很少像之前那样有时间进行指点,所以,他只能乘自己的空闲翻阅。
将者智信仁严勇,现在他带了七百多人的队伍,虽然算不上什么“将”,但是也要为他们的生死与命运担责。带兵越多,责任越重。
尤其需要的,也是他急切需要关注的,是将身边的几个排长带出来,让他们可以独当一面,这样自己就可以解脱出来,专心研究兵法,与带军本领,或者扩大规模,而不是忙于琐碎事务。
经过艰苦努力,家乡那边也要成立自卫队。他可不想让他们变成纯粹只听命于官府的民团,而是一支保护父老,实现众生平等的队伍。这也是需要他去操心的。
他仔细研读着为“将”者的要求,琢磨每一个字的深意,
仔细研读下去 ,他才发现,任何的胜利,其实都是与“上下同欲者胜”直接联系,“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体现的也是“同欲”的观念,如果不能与民众的要求走到一条路上,那么必败无疑。
如果军队,尤其是将军,他自觉与民众的要求一致,实现所谓上下同欲的话,哪怕遭受暂时的挫折,也阻挡不住胜利的大方向。
民心所向,无坚不摧!
住持悄悄回来了,他看汉禹正在聚精会神的独自读兵书,也没有声张,而是慢慢坐下喝茶,还轻轻给汉禹面前放上一杯。
汉禹这才发现师傅回来了,赶紧要下跪施礼,师傅一手把他拉住,送回到坐垫上,说:
“这么入神,又有什么感触?”
汉禹有点惭愧,就连师傅进门也没有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