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如此扩充,虽然让汉禹有了底气,但是,他还是要先行与师长接触,借此减轻前线压力。毕竟,除了他带领的直属连队外,茂林寺自卫团的其他标还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
李团长的心思,汉禹已经明白,那就是借助柳市长的归顺,他可以再次回归部队,也可以逃脱丢失雄关城的责任,并不是真的要接受茂林寺的约束。
借力打力还是可以的,起码消除了前线隐患,降低茂林寺自卫团的伤亡情况。
“如果觉得身体可以,也可以到关楼上观察一下,毕竟还是你和他相处的长,了解他的脾性。”
“谢谢汉禹连长。”
汉禹告别出来,他在出城之前还要看一下塘堰的水流情况。
水门已经堵死,塘堰里的水静静的 ,虽然还是那么浑浊,但是没有了下泻时候摧毁一切的气势,水门下面再没有喷涌的水流了。他看了大坝下面的菜地与庄稼地情况,水流是稳稳当当的按照他计划的沿原河道下泻,没有损伤原河道周边老百姓的土地。
他对身边的随从说:
“看起来,尊重河道是必须的,强行占领河道搞什么工程,即使再漂亮的工程,也必然遭受报应。”
“你看,这一次我们是严格控制洪水流向,如果是塘堰的水漫坝,或者大水自然冲毁水门,那就不好说了。”
“是啊,粮仓和弹药库的位置,其实非常危险。”
又到了城墙下的泄洪道看了看,整个一张渔网已经连同原先遮盖的杂草灌木等,与铁篦一起被整体掀到了一边,里面只有几股清流在缓缓的流淌。
他吃了一惊,让随从马上回到营房喊人,让他们把铁篦重新盖好,而且要在原铁篦的外面再加上一个新的铁篦,同样牢牢固定好。
“你们要知道,敌人会利用这个通道抄我们后路的。另外嘱咐在城墙上巡逻的士兵和武僧,一定要好好关注这些地方,不然就无法做到固若金汤。”
回到营房,他穿上那天夜里“拿走”的营长的军装,佩戴好两支匣枪,然后到营房和城楼上面里面看了看,新兵和武僧相处的还可以。
他和几位排长聊了一下,让他们注意团结大于防范,要当做一家人看待,才能一心一意对敌。
大家赞成他的意见,也都乐于与这些“新老兵”交朋友。
他又单独与孙排长低声聊了一会,声音很小,也就是如此这般的安排。
孙排长连连点头,也是低声回答:“好,就这么办,这样最精确!”
安排完之后,他单独喊上德林,带着几个随从,让他们也穿上李团长所部士兵的军服,一起骑马出城,沿着大路,向着绵亘的大山深处进发。
住持在茂林寺也在忙碌着,他一直担心与汉禹他们的联系,尤其担心汉禹会前往原来约定的下一个侦察点。
刚刚得到信使传来的消息,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为茂林寺自卫团在雄关城的旗开得胜感到欣慰不已。
他与省里的联系一直没有停顿,刚刚省长派人送来一部电台,还有电台使用人员,让自卫团随时接收来自省里最新命令。
这个新玩意,他近前看了看,只可以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然后就是一条一条的命令,感觉非常新鲜,也对消息的快捷非常高兴。
这不,又送来一条消息,上面的内容是:
“着令茂林寺自卫团立即全军开往雄关城,限明天一早八点前到达,与所部共同阻击柳师。”
得到命令的自卫团,立即全员出动,部队的大部分还是大刀长矛,少部分是火枪配备,开出山门。
住持令人带上电台,带着先锋的几百人骑马前行,后面的大部队步行。
这一次,粮草标也跟随其后,迅速向着雄关城出发!
根据省里通报的情况得知柳师是一个整师,虽然装备良好,但却是以步兵为主,只有很少的部分人骑马,这样,自卫团完全可以赶到雄关城阻击柳师的进军步伐。
汉禹骑着马,很快也进入了山区,目光所及,都是荒凉景象,路边的客栈酒肆都已经闭馆,路上也少有人走动。
他想起遇到的那一家难民,就是这么被兵灾赶出家门的,而生活困顿朝不保夕的难民,又何止他们一家?
他非常赞同查理提出的众生平等,因为这不过是司马迁说过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另一个说法,与茂林寺的普度众生是异曲同工,而茂林寺那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境界,就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