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尘获赏封官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朝堂上下激起层层涟漪。这涟漪之中,有钦佩与赞赏,却也暗藏着嫉妒与不甘,宛如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在一间装饰典雅却气氛压抑的书房内,几位朝中资历颇深的大臣围坐在一起。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却无法驱散众人脸上的阴霾。
“哼,那叶尘不过是个江湖出身,毫无朝堂根基,如今竟一跃成为一品护国大将军,这朝堂怕是要变天了。”说话的是吏部侍郎孙宏,他眉头紧锁,手中的茶盏重重地放在桌上,溅出些许茶水。孙宏在吏部任职多年,自认为深谙官场之道,一直苦心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如今却被叶尘这个“外来者”打破了原有的晋升节奏,心中满是愤懑。
“是啊,咱们在这朝堂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却比不上他一时的功劳。”礼部尚书周正也忍不住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无奈与不甘。周正以精通礼仪、处事稳重着称,多年来在礼部积累了不少人脉,可叶尘的迅速崛起,让他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诸位,抱怨无用。”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李源终于开口,他目光深邃,缓缓说道,“叶尘如今深受新皇宠信,我们贸然与之对抗,恐怕讨不了好。但也不能任由他这样发展下去,得想个办法。”李源主管财政,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为人老谋深算,轻易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李尚书所言极是。”孙宏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听闻,叶尘虽得新皇信任,可他毕竟出身江湖,不懂朝堂规矩,行事风格也过于直接,想必已经得罪了不少人。我们不妨暗中联络那些对他不满的官员,形成一股势力,找机会参他一本。”
“谈何容易。”周正苦笑着摇头,“新皇对他信任有加,我们若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参奏,不仅扳不倒他,反而会惹新皇不悦。”
“这倒也是。”李源轻抚胡须,沉思片刻,“我们得从长计议,先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寻找他的把柄。同时,也要留意新皇的态度,看看他对叶尘的信任能维持多久。”
几人正说着,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众人立刻停止交谈,警惕地看向门口。片刻后,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年轻的小厮走进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几位大人,外面有个自称是赵御史府下人的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告。”
孙宏等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疑惑。赵御史与他们虽同朝为官,但平日里来往并不密切,此时派人前来,所为何事?
“让他进来吧。”李源沉吟片刻,说道。
小厮退下后,很快便领进来一个神色慌张的中年男子。男子一进门,便“扑通”一声跪下,说道:“几位大人,小的是赵御史府的管家。我家大人听闻几位大人在此商议要事,特命小的前来告知一个消息。”
“哦?什么消息?”孙宏急切地问道。
“我家大人得知,叶尘在江湖上曾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管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据说,他曾与一些江湖匪盗有过往来,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他参与过他们的不法勾当,但这总归是个把柄。”
众人听了,皆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此事当真?”李源追问道。
“千真万确!”管家连忙说道,“我家大人也是偶然间从一位江湖朋友那里得知的,特意让小的来告诉几位大人。”
“好,你先回去吧。告诉赵御史,此事我们心中有数了。”李源挥了挥手,示意管家退下。
管家离开后,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几人心中都在盘算着,这个消息若是属实,那无疑是一把对付叶尘的利器。
“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好好利用。”孙宏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可以派人去江湖上调查,若能找到确凿证据,便立刻参奏叶尘。即便找不到证据,也可以借此在朝堂上制造舆论,让新皇对他产生怀疑。”
“不可莽撞。”李源皱了皱眉,“此事关系重大,若处理不当,我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我们先暗中调查,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再做打算。”
“李尚书所言极是。”周正也点头表示赞同,“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
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们决定各自派出亲信,前往江湖上调查叶尘的过往,务必找到确凿的证据。同时,在朝堂上,他们也会不动声色地散布一些关于叶尘的流言蜚语,为日后的行动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