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线透过御书房雕花窗棂的缝隙,如丝丝缕缕的金线,在地上交织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新皇端坐在书房内的龙椅上,神色凝重,手中紧紧握着一份奏折,眉头紧锁,目光直直地落在案几上摊开的民生调研报告上,仿佛那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叶尘。”新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叶尘原本静静地站在一旁,听到召唤,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在。”
新皇抬起头,目光落在叶尘身上,眼中既有忧虑,又有一丝期待:“如今朕翻阅各地呈上的民生调研报告,触目惊心。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灾荒频发,民生艰难,朕决意改革,以解百姓之困,强我国家之基。你跟随朕多年,见识广博,又深知民间疾苦,对此可有何见解?”
叶尘缓缓起身,走近案几,微微俯身,目光扫过调研报告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每一个数据、每一段描述都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波澜。这些天,他也一直在思索国家的现状和未来,深知改革乃大势所趋,却也明白其中的艰难险阻。
“陛下,”叶尘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依臣之见,改革当从税制入手。如今的赋税制度繁杂混乱,各种杂税层出不穷,百姓负担沉重,且征收过程中漏洞百出,不仅苦了百姓,也使得国库收入并未达到预期。”
新皇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臣建议,”叶尘接着说道,“先对现有税制进行全面梳理,取缔那些不合理的杂税,简化征税流程。同时,根据百姓的土地数量、资产状况等,制定更为合理的征税标准。比如,对于土地贫瘠、收入微薄的农户,适当减轻赋税;而对于拥有大量良田、资产雄厚的富户,则按照其资产比例征收相应的赋税。如此一来,既能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又能保证国库的稳定收入。”
新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你所言甚是。这赋税改革,确实是重中之重。但除此之外,农业、商业等方面,也需有相应的举措。如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商业发展也受到诸多限制,市场不够繁荣。你对此有何想法?”
叶尘目光炯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陛下圣明。在农业方面,臣建议朝廷派遣农官,深入各地乡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灌溉方法,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设立农科院,专门研究农业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在商业方面,”叶尘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可放宽商业限制,减少关卡收费,促进商品流通。设立商会,规范商业秩序,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还可鼓励海外贸易,与周边国家互通有无,增加国家财富。”
新皇听得频频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叶尘,你果然不负朕的期望。这些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朝堂之上,守旧势力根深蒂固,他们恐怕难以接受这些变革。而且,改革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叶尘神色坚定,拱手说道:“陛下,臣深知改革之路艰难,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即便千难万险,臣也愿为陛下披荆斩棘。至于朝堂上的反对之声,臣相信,只要我们能向他们阐明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再以实际成效为证,定能说服他们。”
新皇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陷入了沉思。许久,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叶尘:“好,既然如此,我们便着手准备。你先将这些改革想法整理成详细的方案,朕再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议。”
“臣遵旨。”叶尘领命,心中已然开始盘算着如何撰写这份改革方案。他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辅佐新皇,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回到府邸后,叶尘一头扎进书房,开始奋笔疾书。他将与新皇讨论的内容一一梳理,详细阐述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预期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为了使方案更加完善,他还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参考了历代成功改革的案例,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在撰写过程中,叶尘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在制定新的税制标准时,如何确保公平合理,既能照顾到普通百姓的利益,又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不受影响,这需要进行精细的计算和权衡。还有,在推动商业发展方面,如何平衡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