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显然,盛王的话,已经触动了他们。
他并非只是空谈理论,而是以实际案例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式军事理念的优势。
他甚至当场演示了一些简单的战术动作,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也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哥舒翰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点头赞许。
其他将领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嘲讽和不屑,变成了好奇和思考。
然而,就在李豪的军事理念逐渐被军方接受的时候,朝堂上的风向却发生了转变。
张九龄等保守派大臣,对盛王的举动极为不满,他们认为盛王的军事理念过于激进,会破坏大唐的稳定。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针对盛王的无形风暴正在酝酿。
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文臣们,此刻却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鬣狗,纷纷撕下伪善面具,露出了狰狞獠牙。
他们接连不断地上奏,奏折如雪片般飞向龙案,每一份都饱含着对盛王的恶意中伤与无端指责。
“陛下!盛王此人,仗着些许功劳,便目无王法,私自传播兵法,其心可诛啊!”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声泪俱下,仿佛盛王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人。
“是啊,陛下!军中将士,本应只知忠君报国,如今却被盛王那些歪理邪说蛊惑,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另一位大臣紧随其后,义愤填膺地附和道,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为国为民,实则却是为了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权势地位。
盛王的军事理念,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痛了他们那颗早已腐朽不堪的心。
那些陈旧迂腐的兵法,在李豪新颖独到见解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他们害怕,害怕盛王会取代他们,成为军中新的领袖;
他们更害怕,害怕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权势,会因此毁于一旦。
于是,他们开始疯狂地反扑,试图将盛王扼杀在摇篮之中。
“陛下,臣听闻,盛王近日频繁与军中将领接触,恐有不臣之心!”
一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官员,突然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将整个朝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皇帝身上。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看不出喜怒。
他缓缓地拿起一份奏折,仔细地翻阅着,每一个字都仿佛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心房。
“环儿……你究竟想做什么?”
皇帝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并非昏庸无能之辈,自然明白这些大臣们心中所想。
他实在不愿相信,环儿会做出背叛自己事情。
可是,这些奏折上所言,又让他不得不怀疑。
一时间,皇帝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更不知道该相信谁。
而这场针对盛王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李隆基原本对李环的军事改革持观望态度,但在保守派大臣的不断施压下,也开始对李环产生怀疑。
李豪感觉到了来自朝堂的压力,他明白,自己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突破口,否则他的军事改革将胎死腹中。
他走出府邸,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心中暗道:“看来,我需要找裴耀卿谈谈了……”
李豪找到裴耀卿时,他正在府中花园赏月,一壶清酒,一盘糕点,颇有几分闲情逸致。
见盛王深夜到访,裴耀卿
“殿下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要事?”裴耀卿一边斟酒,一边问道。
李豪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并请裴耀卿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裴耀卿听完,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殿下,此事并非易事。圣上如今对你的军事理念颇有疑虑,老夫也难以左右圣意。”
李豪心中一沉,但仍不死心,他诚恳地说道:“裴大人,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还望大人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裴耀卿眼眸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像湖面被微风拂过的涟漪,转瞬即逝。
他凝视着盛王,这位年轻的皇子,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层层迷雾,直抵人心最深处。
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