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有意违反朝廷律法。况且,儿臣已经从刺客口中得到了重要情报,事关国家安危,还请父皇明察!”
就在这时,哥舒翰站了出来,他声如洪钟,说道:“陛下,臣以为盛王殿下此举并无不妥。刺客行刺,盛王殿下为了自保,审问刺客也在情理之中。况且,如今边关战事吃紧,盛王殿下还要训练将士,若不能保证他的安全,又如何能让他安心为国效力?”
哥舒翰的支持无疑给了李豪一剂强心针。
那些原本附和杨国忠的官员也开始犹豫,不敢再轻易开口。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他深知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也知道环儿和杨国忠之间的恩怨,但他更关心的是大唐的江山社稷。
“此事容后再议!”李隆基最终做出了决定,他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李豪走出大殿,心中却并没有放松警惕。
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杨国忠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斗争将会更加残酷。
他抬头望向天空,眼神坚定,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走下去,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了大唐的未来。
夜深人静,军营中灯火通明。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高仙芝的营帐,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豪来到军营,迎接他的并非想象中的热情,而是一张张冷漠甚至敌视的面孔。
在杨国忠的授意下,高仙芝的几个亲信开始给盛王下绊子。
队列训练时,他们故意喊错口号,扰乱队伍的节奏;兵器操练时,他们提供的兵器不是钝了就是缺了口;就连日常的伙食,李豪的也比其他人差得多。
李豪心中怒火翻涌,但他深知此刻不能冲动。
他强忍着怒气,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他开始仔细观察士兵们的反应,发现大部分士兵并非真心敌视他,只是迫于压力不敢表露。
他决定用自己的实力和魅力征服这些士兵。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豪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根据唐军的现状,结合现代军事理念,制定了一套新的训练方案。
这套方案注重实战演练,强调团队协作,并且更加科学高效。
一开始,士兵们并不适应这种新的训练方式,甚至有人公开表示反对。
“盛王殿下,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训练的,您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一个老兵不服气地说道。
李豪没有反驳,而是笑着说道:“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
他亲自示范,带领士兵们进行实战演练。
他敏捷的身手,精准的判断,以及沉着冷静的指挥,让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
几场演练下来,士兵们彻底被盛王征服了。
他们开始主动学习新的训练方法,并且对盛王充满了敬佩。
那些原本给盛王使绊子的下属,反而被士兵们孤立了。
他们发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不得不收敛起来,甚至开始偷偷地学习盛王的训练方法。
高仙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心中对盛王的欣赏更甚。
他知道,盛王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还拥有非凡的领导才能。
这样的将才,正是大唐现在最需要的。
一天晚上,高仙芝将盛王叫到自己的营帐。
“殿下,”他沉声说道,“你做得很好,我很欣赏你的能力。但是……”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着盛王,“有些事情,不是光有能力就能解决的。”
李豪心中一凛,他知道高仙芝话里有话。“将军的意思是……”
高仙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盛王。
“你自己看看吧。”
李豪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信上只有一句话:“小心安禄山。”
李豪回到自己的住所,卸下戎装,疲惫地坐在案前。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脸庞。
虽然暂时化解了杨国忠的阴谋,赢得了士兵们的认可,但他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安西节度使的职位,如同悬挂在峭壁上的珍宝,想要摘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冒更大的风险。
他揉了揉眉心,思绪万千。
朝堂之上,杨国忠、李璘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