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香炉袅袅,檀香氤氲,那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李豪踏入殿中,靴底叩击金砖,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殿内回荡,仿佛每一下都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感觉心头一紧。
他抬头望去,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沉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让人难以捉摸其心思。
朝堂两侧,文武百官分列而立,目光或隐晦或直接地落在盛王身上,那目光像是无数根针扎在他身上,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看穿。
李豪深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紧张的空气顺着鼻腔进入肺部,他努力保持着平静,躬身行礼,口中说道:“儿臣参见父皇。”皇帝微微颔首,那低沉而威严的声音传来:“平身。”声音如同沉闷的雷声,听不出喜怒。
“安西节度使之位空缺已久,朕一直在考虑合适的人选。”皇帝的目光扫过众人,那目光像是实质一般,“诸位爱卿可有推荐?”不出所料,杨国忠立刻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盛王殿下尚且年轻,缺乏经验,恐难堪此重任。安西地处边陲,情况复杂,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坐镇。”李豪心中冷笑,他能听到自己心里那不屑的声音,杨国忠果然还是不肯放过他。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杨相国此言差矣,正因为安西情况复杂,才更需要一位有魄力、有新思维的人去改变现状。本王虽然年轻,但在军营中的历练,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表现,足以证明本王的能力。”“哼,盛王殿下未免太过自信,”杨国忠阴阳怪气地说道,那声音尖细得像指甲刮过黑板,“边关战事瞬息万变,岂是儿戏?盛王殿下在军营中的那些小打小闹,如何能与真正的战事相比?”“杨相国莫非忘了,是谁在短短数日之内,稳定军心,化解了军营中的危机?” 李豪毫不示弱地反驳道,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是谁识破了奸人的阴谋,维护了大唐的利益?”
杨国忠脸色一变,他没想到盛王会如此直接地揭露他的阴谋,恼羞成怒地喊道:“你莫要血口喷人,你那些所谓的功绩不过是你自吹自擂罢了。”李豪冷冷一笑,从怀中拿出一份密函,大声说道:“这是当时奸人勾结外敌的证据,上面还有你的亲信的印章,这你又作何解释?”杨国忠顿时语塞。
他正欲再开口反驳,却见高仙芝从武将队列中走出。
高仙芝抱拳,声如洪钟:“陛下,臣以为盛王殿下确有将帅之才!臣亲眼所见,殿下在军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其对战局的洞察力,实非常人可比。那番平定军心之策,更是老臣生平仅见,堪称奇谋!”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望向盛王,那目光里满是赞赏。
杨国忠妄图反驳,说道:“高将军,你莫要被他迷惑。”高仙芝却用他那洪钟般的声音说道:“杨相国,我高仙芝在军中多年,什么人有没有才能我一眼便知,殿下的才能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你莫要再做无谓的争辩。”杨国忠被高仙芝用军中威望和事实压得哑口无言。
高仙芝的话让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谁都没想到,就连高仙芝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对盛王如此推崇。
杨国忠的脸色更是难看至极,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般。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和在朝中的影响力,可以轻易阻止盛王获得安西节度使之位,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他狠狠地瞪了高仙芝一眼,那眼神像是要把高仙芝吃了一般,心中暗骂不已。
盛王的支持者们则一个个喜形于色,贺知章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一直欣赏盛王的才华,他想起曾经看到盛王在一次军事演练中的出色表现,那时他就觉得盛王将来必成大器,如今看到他即将得到重用,心中自然是无比高兴。
皇帝听完高仙芝的话,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后,目光转向盛王,问道:“环儿,你对安西的局势有何看法?”李豪早有准备,他上前一步,能感觉到脚下的金砖坚实的触感,侃侃而谈:“安西之地,乃我大唐西陲屏障,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如今吐蕃、突厥等势力蠢蠢欲动,对我大唐边疆虎视眈眈。儿臣以为,安西节度使不仅要善于用兵,更要懂得安抚民心,发展经济,才能真正巩固边疆,震慑敌人。”李豪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安西的局势,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展现出非凡的见识和远见。
皇帝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杨国忠见皇帝对盛王的态度越来越有利,心中愈发焦急。
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