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无理之处。
他的言辞犀利,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尖锐的石子,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心编织的网,听得吐蕃使者哑口无言。
使者的脸色开始从傲慢慢慢变得难看,原本涨得通红的脸渐渐变得有些苍白,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原本嚣张的气焰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敬畏。
李豪见时机成熟,便话锋一转,提出了互利共赢的贸易和外交方案。
他承诺,安西将继续保持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并加大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他还提议,双方可以互派使节,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
吐蕃使者听得连连点头,原本轻蔑的眼神也变得恭敬起来。
他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安西节度使并非等闲之辈,不仅拥有雄才大略,而且深谙外交之道。
周围的官员们也对盛王的表现暗暗称赞,他们原本担心盛王年轻气盛,会与吐蕃使者发生冲突,没想到他却如此沉着冷静,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还为安西赢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权。
李豪看着吐蕃使者态度的转变,心中却充满了担忧。
他提出的这些方案,虽然有利于安西的发展,但却有可能与朝廷的政策相冲突。
他深知,安西地处边陲,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力有限,如果他的举动引起朝廷的猜忌,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像是两座山峰,内心不断权衡着利弊,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胸腔里不安地跳动着,思绪如同乱麻。
“使者,明日我们再详细商议具体的合作事宜……” 李豪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那声音像是从深深的山谷里传来。
次日,谈判桌上,盛王展现出惊人的谈判技巧。
他以退为进,以小博大,在看似妥协的背后,实则争取到了更多对安西有利的条款。
吐蕃使者起初还试图强硬施压,他的眼神中满是压迫感,嘴角带着一丝得意的笑,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但在李豪的巧言善辩和绵里藏针下,当李豪说出关键的话语时,使者原本得意的神情瞬间变成了惊愕,眼睛瞪得大大的,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
双方最终达成了初步的贸易和军事合作意向,安西将获得吐蕃的马匹和矿产资源,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强壮的马匹奔腾的场景,听到了马蹄声阵阵,而吐蕃则可以获得安西的丝绸和茶叶等商品。
此外,双方还约定互不侵犯,共同维护西域的和平与稳定。
消息传出,西域诸国震动。
安西,这个曾经被视为大唐弃子的边陲之地,如今却在盛王的带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各国使者纷纷前来龟兹,希望能与安西建立友好关系。
盛王的威望也随之大增,他成了西域各国敬畏和仰慕的对象。
议事厅内,封常清、阿史那社尔等一众官员激动地向盛王祝贺。
“殿下神机妙算,此举不仅提升了安西的地位,也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封常清兴奋地说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阿史那社尔也激动地附和:“盛王英明!如今安西兵强马壮,西域各国无不臣服!”
李豪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心中却丝毫不敢放松。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然而,就在李豪踌躇满志之时,一股暗流却在安西城内涌动。
一些保守的官员和地方势力对盛王的外交决策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与外国合作可能会带来危险,甚至会导致安西的沦陷。
“这盛王,莫不是被吐蕃人收买了?竟然与他们签订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茶馆里,一个老者义愤填膺地说道,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有些颤抖。
“可不是嘛!他这是置安西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另一个年轻人也附和道,他的表情带着愤愤不平。
类似的言论在安西城内迅速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李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必须想办法说服这些人,才能继续推行他的外交政策。
夜深人静,李豪独自一人站在窗前,夜晚的凉风吹过他的脸颊,有些刺痛。
他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那些灯火在黑暗中忽明忽暗,眉头紧锁。
他知道,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所有人理解他,支持他的机会……
第二天清晨,一则消息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