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大帐。
李豪望着他的背影,眼睛一眨不眨。
不出李豪所料,接下来的几天,一些西域小国因为害怕大食的报复,开始动摇与唐朝的联盟。
他们停止向唐朝供应粮草、马匹等物资,这让李豪的备战陷入困境。
军需官急得满头大汗,每日都来向盛王汇报物资短缺的情况,那焦急的声音带着哭腔,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盛王,再这样下去,将士们就要断粮了!”军需官的声音带着哭腔。
李豪心急如焚,他必须亲自出马,稳定这些摇摆不定的小国。
他带着几名亲卫,快马加鞭,奔赴那些动摇的西域小国。
一路上,马蹄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气息。
在某个西域大国的宫廷中,他面临着满朝大臣和君主的质疑和刁难。
大臣们的眼神中充满怀疑和不屑,君主也坐在高位上,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
但李豪从容不迫,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开始讲述大唐的辉煌历史、文化以及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等。
他拿出一件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大唐宝物(如传国玉玺的仿制品之类,代表大唐的权威),那宝物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众人的眼神从质疑变为惊叹,最终被他的气场征服。
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讲述大唐的强大,以及与大唐结盟的好处。
他还拿出自己珍藏的丝绸、茶叶等礼物,赠送给这些小国的君主。
丝绸柔软的触感从手中滑过,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盛王的真诚和慷慨打动了这些小国的君主。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继续与大唐保持联盟,并承诺会尽快恢复物资供应。
李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
夜深人静,李豪独自一人站在地图前,凝视着西域的版图。
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盛王,”李嗣业的声音从帐外传来,“斥候来报,大食军队有异动……”
李豪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从葱岭到碎叶城,再到怛罗斯,最后停在撒马尔罕。
他的手指划过地图时,能听到纸张轻微的摩擦声。
大食军队集结于此,如同一柄锋利的弯刀,直指安西都护府的心脏。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沙土气息,那气息冲进鼻腔,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兵力不足啊……”李豪喃喃自语,眉头紧锁,能看到他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即便西域小国重新归附,提供的兵员和物资也杯水车薪,与来势汹汹的大食联军相比,仍是螳臂当车。
坚守不出,坐以待毙并非良策,但主动出击,又胜算几何?
他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进退两难。
激进的作战计划在他脑海中闪过,却又被他一一否决。
强攻撒马尔罕,无异于以卵击石;固守安西,又恐被敌军围困,断绝粮草。
每一种选择都充满了风险,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盛王,属下有一计,或许可解燃眉之急。”狄山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沉寂。
他一改往日的唯唯诺诺,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李豪抬起头,目光落在狄山身上。
这个平日里胆小怕事的文臣,此刻竟然主动献计,这让他有些意外。
狄山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盛王,我们可以利用大食联军的弱点——他们的内部并不团结。”
“哦?此话怎讲?”李豪来了兴趣。
“大食军队虽然强大,但内部却派系林立,各怀鬼胎。”狄山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突厥人骁勇善战,却贪婪成性;吐蕃人善于山地作战,但纪律涣散;而大食人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内部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你的意思是,分化瓦解?”李豪问。
“正是!”狄山语气坚定,“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各个击破。先集中兵力,突袭吐蕃军队,打乱他们的阵脚。然后再以逸待劳,迎战突厥和阿拉伯军队。”
此计虽然冒险,但却并非毫无胜算。
李豪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就依你的计策行事!”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皆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