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城外,战鼓震天,那鼓槌一下下敲击在鼓面上,发出的声响似要把天空都震破,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似是迫不及待地要奔赴战场。
安禄山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冷峻的面容如同被寒冰冻住一般,却透露出狠厉与果断。
他挥手下令,全军集结,那士兵们的脚步声汇聚成一股洪流的轰鸣声,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
大军如同一道不可阻挡的黑色洪流,所过之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冲破了一切阻碍,直奔都城而去。
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就此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李豪得知安禄山已经起兵的消息后,心中焦急万分,仿佛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让他呼吸都有些急促。
他匆匆赶往书房,心急如焚地命令手下加快搜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他的声音因焦急而有些沙哑。
周围的空气仿佛因他的焦急而变得凝重起来,沉甸甸地压在身上,连空气中的尘埃都似乎在缓慢地漂浮,那些尘埃就像他此刻杂乱的思绪。
李豪握紧拳头,能感觉到指甲嵌入掌心的微微刺痛,眉宇间透露出坚定的神色。
他深知,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必须尽快行动,才能在叛乱爆发前将其遏制住。
不一会儿,李豪便赶到朝堂。
朝堂上,气氛压抑而紧张,那股压抑感就像一块湿布紧紧地捂住众人的口鼻。
众臣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安,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惶恐,时不时地互相交换着担忧的目光。
安禄山的党羽们早已布置好陷阱,等待着盛王的出现。
杨国忠和李林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神情复杂。
杨国忠虽然与安禄山有矛盾,但他并不想被盛王利用,对盛王的行动持怀疑态度,他微微歪着头,眼睛半眯着,嘴角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冷笑,又似乎隐藏着一丝担忧。
李林甫则半信半疑,为了维持权力平衡,他不愿轻易站队,他双手放在膝盖上,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眼神深邃而难以捉摸。
就在这时,史思明站了出来,手中的奏折高高扬起,声音尖锐,仿佛一把利剑刺破了朝堂的沉寂:“盛王,你污蔑忠良,离间君臣,今日休想再蒙蔽圣上!”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朝堂上的火药桶。
那声音钻进李豪的耳朵里,像是尖针在刺着鼓膜。
李豪听到这番话,心中怒火中烧,但强压下内心的波动,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血液在血管里快速地流淌,眼神中燃烧着怒火。
他冷冷地回应:“史思明,你这番话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受安禄山之命?你敢当堂对质吗?”
史思明脸色一变,尴尬地退后一步,他的脚在地上蹭出一道细微的声响,却随即强词夺理:“盛王,你拿不出证据,就是诬告!”李豪心中暗骂,但仍然冷静应对:“今日,本王在此立誓,若拿不出证据,甘愿受罚。但在此之前,我希望陛下能够明察秋毫,不要轻信一面之词。”
此时,高力士在皇帝耳边低语了几句,那声音低得如同蚊子嗡嗡,皇帝的脸色微变,目光在盛王和史思明之间来回游移,那目光像是在两人身上称量着什么。
杜甫和岑参也站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影响力有限,但却坚定地站在盛王一边:“陛下,盛王所言,关系国家安危,望陛下明断。”
朝堂上,气氛愈发紧张。
皇帝的眉头紧锁,就像两道拧紧的绳索,手中的玉如意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哒哒”声,似乎在做着艰难的抉择。
李豪的心跳如擂鼓,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在胸腔里回荡。
就在这时,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环儿,你今日所言,关系重大。朕……”
突然,朝堂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脚步声越来越近,像是一阵疾风席卷而来,一个急报专用的宦官冲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紧急密信。
他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禀报道:“陛下,范阳急报!安禄山已经起兵,正率大军向长安进发!”他的喘息声很重,像是破旧的风箱在拉扯。
朝堂上,众人哗然,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波涛。
李豪的眉头猛地一挑,心中暗道:机会来了,但危机也近在咫尺。
他挺了挺胸,能感觉到衣服与肌肤的轻微摩擦,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帝,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皇帝的脸色骤变,原本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