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儿臣是在梦中偶得仙人指点。”李豪硬着头皮说道,他知道这个解释很荒唐,但目前也只能如此。
李隆基把竹简递给盛王。
李豪接过竹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今日他在军中所讲的内容,记录得十分详细,显然是有人专门汇报给了李隆基。
“朕知道你胸怀大志,想要为大唐建功立业,”李隆基缓缓说道,“但兵法之道,非同儿戏,切不可轻信妄言。”
李豪心中一凛,他知道父皇这是在警告他。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谨记。”李豪恭敬地回答。
“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听你详细说说你的那些…新奇的兵法。”李隆基的目光再次落在李豪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李豪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向父皇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李豪心跳如鼓,仿佛能听见血液在血管中奔涌声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陈述,更是一场关乎自己命运豪赌。
他稳住心神,抬眼望向御座上那位威严父亲,李隆基那双深邃眼眸中闪烁着审视与期待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李豪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带一丝不易察觉颤抖,“父皇,儿臣所言,皆是梦中仙人所授,虽匪夷所思,却蕴含至理。”
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给自己鼓劲。“这世间兵法,早已跳脱出传统桎梏,儿臣斗胆,欲将其引入大唐。”
李豪声音逐渐变得坚定,眼神中也燃起一抹炽热火焰。
“所谓‘战略’,乃是……”他开始缓缓道来,从宏观战略布局讲起,将现代战争中“全局把控”、“资源调配”、“战略欺骗”等概念,用李隆基和几位大臣能够理解方式娓娓道来。
每讲到精妙处,李豪都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仿佛他不是在讲述,而是在亲身指挥一场波澜壮阔战争。
“……而‘战术’,则需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因敌而异。”
李豪越讲越是投入,他甚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手中比划着,仿佛面前就是千军万马,而他,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统帅。
他开始详细阐述各种战术运用,从“闪电战”快速突击,到“游击战”灵活机动,
再到“阵地战”坚固防守,每一个战术,
都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让在场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至于武器装备……”李豪话锋一转,开始描述那些超越时代武器,他用生动形象语言,
勾勒出火炮轰鸣、硝烟弥漫战场,以及那些威力巨大、射程极远新式武器,让在场众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力量。
“后勤保障,乃是战争之根本……”李豪继续说道,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道理,将现代战争中后勤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高效后勤保障体系,一一向李隆基和几位大臣阐述。
“而情报收集,更是重中之重……”李豪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压低声音,仿佛在讲述一个天大秘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儿臣所言‘情报’,便是要建立一套完善情报网络,洞察敌军一举一动,甚至……”
他神秘一笑,“甚至可以预判敌军行动,从而先发制人!”
李豪声音铿锵有力,在御书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在场每一个人。
李隆基原本审视目光,逐渐被惊讶和赞赏所取代,他那紧绷身体,也慢慢放松下来,甚至微微前倾,生怕错过李豪所说每一个字。
而那几位大臣,更是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又露出难以置信表情,显然,李豪所说这些,已经完全颠覆了他们认知。
御书房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李豪那充满激情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息。
张九龄眉头紧锁,他是一位传统的儒家学者,对于盛王这些新奇的理念,他充满了怀疑和抵触。
“殿下,兵法之道,贵在以正合,以奇胜。殿下所言,皆是奇谋诡计,恐难登大雅之堂。”张九龄语气尖锐地反驳道。
李豪心中有些不悦,但他知道现在不是与张九龄争辩的时候,他需要先说服李隆基。
“张大人此言差矣,”李豪不卑不亢地回应,“兵者,诡道也。正奇相合,方能克敌制胜。”
哥舒翰一直沉默不语,他虽然对盛王的理念感到新奇,但也抱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