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开始陆续汇总归来。
街坊邻里之间,百姓们开始讨论起盛王平定安史之乱的英雄事迹,以及他治理地方时的种种善政。
这些故事在口耳相传中逐渐深入人心,民间的舆论风向悄然改变,百姓们对盛王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质疑逐渐转变为敬畏。
李豪站在皇城的高台上,俯瞰着京城的万家灯火,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就像无数双眼睛在闪烁,心中涌起一丝欣慰,他能感觉到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带来一丝凉爽和惬意。
藩镇节度使乙,此人素来野心勃勃,李豪早有提防,却没想到他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起兵造反。
夜幕低垂,一处隐秘的山寨内,灯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来晃去,人影幢幢。
节度使乙坐在主位,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凶光,那目光像是两把锋利的刀子。
在他面前,几个小藩镇的节度使正襟危坐,气氛紧张而压抑,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的呼吸声。
“盛王小儿,竟敢僭越称帝,简直是目无王法!”节度使乙猛地一拍桌子,那巨大的响声在山寨中回荡,带着一丝狠厉,桌子的震动仿佛都能传导到每个人的脚下。
“是啊,他不过是个黄口小儿,有何资格登基为帝?”另一个节度使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如今我们联合起来,定要将他拉下马!”又一个节度使说道,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山寨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阴谋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那是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气息。
他们商议着起兵的计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万无一失。
李豪得知此事后,并未惊慌失措。
他深知,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他需要智取。
他立即提笔写了一封密信,笔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随后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藩镇节度使甲的府邸。
节度使甲收到密信后,眉头紧锁,信纸在他手中微微颤抖。
信中,盛王承诺称帝后不会削弱藩镇的权力,反而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番话让节度使甲心中动摇,他原本就对与节度使乙联盟心存疑虑,如今盛王的承诺无疑让他更加倾向于保持中立。
他的内心在挣扎,脑海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手中的信纸被他捏得更紧了。
“来人!”节度使甲唤来亲信,“传令下去,停止一切与节度使乙的联系,我们静观其变。”
李豪的密信成功地分化了敌人,让他在与藩镇的博弈中占据了先机。
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夜空,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他能感觉到夜晚的凉风轻轻吹过,心中稍感轻松,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然而,就在这时,高力士匆匆走进书房,脚步急促带起一阵风。
他脸色凝重:“陛下,狄仁杰后人求见……”
狄仁杰后人再次踏入金銮殿,心中已无初时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他躬身行礼,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弯曲时肌肉的拉伸,语气沉重:“陛下,老臣斗胆再问,您称帝之举,可有想过天下悠悠之口,可有想过祖宗基业?”
李豪端坐龙椅之上,神色平静如水,目光炯炯,直视狄仁杰后人。
他缓缓从龙椅上起身,龙椅发出轻微的嘎吱声,然后走下台阶,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脚步落下时发出低沉的声响,周围的群臣都屏住呼吸,整个大殿安静得只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他走到狄仁杰后人面前,目光坚定地环视四周,开始讲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对大唐未来的规划,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声音在大殿里回荡,仿佛能穿透大殿的墙壁,传达到每一个大唐子民的心中。
狄仁杰后人在他的气场下逐渐低下头,最终被他说服。
李豪见状,心中稍感安慰。
他环视群臣,高声道:“诸位爱卿,朕今日登基,并非贪图权位,而是为了大唐的未来!朕相信,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定能重振大唐雄风!”群臣山呼万岁,声震朝野。
李豪的威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一场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太平公主府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太平公主与长孙氏家族后人相对而坐,气氛凝重得像能滴出水来。
“长孙公子,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吗?”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