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 第32章 大义

第32章 大义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三国之现代魂 快穿之非炮灰女配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四合院:当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汉吏

李嵇在这时彻底意识到贾琏要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齐国公府会让他来见这个年轻人。

贾琏讲了这么多,要的是大义,要的是天命和人心。

《周易》中讲,“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皇帝代天而治民,所谓天命其实就是皇帝的心意;而自古“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民心与民意难以琢磨,复杂而多变,皇帝又离百姓太远,所以有士人代民言事,所谓人心讲的是士人之心。

贾琏这样问,是说施行新政要顺从天意,响应人心,要有合法性。

这自然无错,李嵇也没有恼,相反很欣赏这个世家子弟,但欣赏归欣赏,对于这个问题,李嵇却难以回答。

贾琏在讲盐铁会议中讲的很清楚,霍光改革政事,是武帝逝前有明诏谕下,所以其子昭帝支持改革这叫秉承父志,不用落下“子改父之政”的不孝骂名。

可如今上皇退位时,诏书是由现任内阁首辅谢膑所拟。谢膑是江南士人出身,其人在嘉祥年间左右逢源、圆滑世故,所以能在内阁稳坐钓鱼台十余年之久,嘉祥38年彭城侯被罢职后,上皇下诏由谢膑接任首辅之职。

嘉祥四十一年春,上皇欲退位,诏书自然是由时任首辅谢膑所拟,其诏书最后一句是“子以继志述事兼善为孝,臣以将顺匡救为忠。”

前一句写了今上要承志奉孝,结合前面李嵇引用的诏书段落中讲上皇有悔意,改革政事之心,留于后人,可以说是为陛下如今改革政事留下口子。

这是好事,但只好了一半,另一半的问题是上皇没死,没死就无法盖棺定论,若是新政稍有不慎,触怒上皇,到时必然不会是陛下的错,只会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没干好,伤了天家父子之情。

那时用谁的脑袋顶罪?所以这各中的分寸拿捏,要慎之又慎,难之又难。

后一句中的“将顺匡救”出自《孝经》,原文讲的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意思是说臣子侍奉君王,君王有美善,臣子要顺之而行;君王有过恶,则要正而止之。

话是好话,可也规避了谢膑作为首辅应当承担的责任,当初他李嵇之所以被迫辞官,与此有莫大关系。

讲到这里,新政施行的预备条件叫天命暗明,人心浮沉,大大地不利。

可不回答,新政等于无法在军队中找到支持者,那么到时就会胎死腹中,这是心怀天下、抱负远大、筹谋数年的李嵇无法接受的。

他光看贾琏背后谢鳞、韩奇二人的眼睛就知道,他接下来的回话将决定这件事情的成败。

“陛下即位,谢膑请旨广开言路,兼纳四方,一改过去十年的政声沉沉,锐意进取之气,溢满朝野。

去年陛下又下旨起复旧员,扫除冤情,还天下仁人志士公道,使百姓喜得良父。

而新政事关天下千万黎民,需多年筹备,广采异言,缓缓而行,见事而处机变。

言路顺而人心思,旧人复而百姓期,明君在位,良相尤存,此良机不可失也,失之无以言后人。”李嵇的话很耐人寻味。

第一句是内阁首辅谢膑虽世故,但却广开言路,宽松科道,为改革开辟了舆论之基。谢膑知天下必改革,虽无改革之勇气,但有利于改革之举,在新政中至少不是敌人。

第二句是陛下起复旧员,一是指明陛下不仅有改革之意,更有改革之举;二是如今旧员起复,任职地方,必会支持新政,这是两利。

第三句如果用贾琏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事缓则圆,用来应对来自上皇或其他诸多方面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

第四句就是说利于施行新政的条件已经很多了,机不可失,不能放弃,必须干。

总结前面贾琏说的,全意是虽有不利,但有利因素这么多,可以说如果错过,那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既然虞公如此说,不如讲讲你们准备如何改革?”

“历来新政改革都以国家财政收支为核心,其结果无非开源节流两项。

其主源有三,地税、商税、盐税,其中地税和盐税十年来不断下滑,盐税之急朝堂诸公早有明见,陛下遣林海任巡盐御史便是有意革除此患,去岁两淮盐税增收三十万两,可见林海之功。以此观之,不需多年,盐税逐年下降的趋势就可彻底回转,我们在此可以不谈。

关键在于地税,国朝初年,太祖与天佑帝为保天下、拯救华夏之民,依功授予两朝将士大量免税地、不纳赋,一使上下一心,驱除鞑虏,还华夏之文明,二使田亩有人可耕,不致荒芜,时为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末世重生之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