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们不能在思想上吸引年轻士人呢?
“你们想过为什么你们会失去对年轻士人的吸引力的吗?
普天之下的士人绝大多数出身地主,他们的家里都是在乡间拥有土地的,最差的也是自耕农。
他们偏向理学,而不偏向你们,只能是因为你们两家思想之间的差别。而你们同理学最大的差别,就在义利观上,其余差别只是义利的铺垫。
义利二字,天下国家之大义是经历过明末后天下人都没意见的,那就是说,是利字的问题了。
而当今的世人一谈利,就想到财,一谈财,就想到商。
而你们恰恰是重视、合理化商业贸易的,其中顾学最突出、最直接。
好了,讲到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地主讨厌商业贸易?”
卫恙抬起他死寂般的面庞,以往地清秀书生气、治学先生气都消失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提气问道,“你有何见?”
“你们儒家为什么强调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孟子讲“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简而言之,劳心的统治劳力的,士农工商中士是毫无疑问的劳心者,农是劳力者,工商为次,所受的歧视也最重。
这句话里面有个字是很有意思的,我问你,“食”字是什么意思。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写,食,一米也,也就是供人填腹的谷物,再拓展开,就是食物。
讲到这,直译就是说士是吃,或者用个非常恶劣的词来形容,叫占有农民的产出,而农民是劳力者,他所产之物,都是经过他的辛苦劳动从地里来的,对吗?
你们讲利,商业贸易的利是从哪来的?何谓贸易,直白点,一手货,一手钱,钱货易也。
这其中的货从何而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拿你的家乡江南来说,江南的纺织作坊数量一日胜过一日,所织之物中,丝绸都是蚕丝织的,要多织丝绸就多养蚕,要蚕就要多种桑树,以前桑树是农民在田边种点,现在田里全是种的桑树。
天下的土地是有定数的,用来种了桑就不能种稻,前朝俗语“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本朝就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换而言之,工商者多吃一口,士就少吃一口;士少吃一口,就是地主少吃了一口。
当然这里面有些更复杂的情况没讲,但简单来讲就是这样了。
所以你们主张工商之利,简直就是在刨士人们的坟,他们能支持你们就是忘了祖宗十八代的王八羔子。
当然我没说你。”
贾琏知道这套说辞是有问题的,是有瑕疵的,但没有瑕疵他也不会讲给他人听,一开口就跟外人掏心窝子,就怕别人以为贾琏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