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和大炮。”
很简单呀,这是陆预的第一反应,但又想到先前答错了,但又想不出别的答案,就照着自己的印象讲了,“是因为火器价格太高,听说一杆火绳枪的价格就有二两,再加上所要时时供给的火药,价格高出弓箭手很多了。”
贾琏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理是这样,火器胜于弓箭之处,一在随着工匠技艺进步,威力不断提升,二是相对于培养弓箭手,火枪手的培养成本更低,相比于草原天生的游猎苗子不同,中原征召的农户到底要差些。”
一直没插话的谢鳞这时也讲起故事,“先前韩奇讲蕲州之战时,火枪手们只开一枪就短刀肉搏,这里还有个历史。
出于这样的战术考虑加之为了凝聚人心,太祖时有规定,结阵靠前五列者必须是家有子嗣者,若是战死,其子除可得田亩外,加一定的免税田。
但明末天下大乱,战乱频繁,子嗣繁衍对于身处战争中的百姓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温饱都是问题,若是不易子而食便是厚爱了,怎么会生子呢。
由于太祖治蜀八年,百姓得安,所以湖广拉锯时死伤多为川中子弟,到了东复江南时,死伤多为湖广子弟,最后到天佑帝北伐,死的多是江南子弟。结果......”
说到此处,谢鳞看了看贾琏。
贾琏则是一脸无所谓,接了他的话,“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北伐由于江南淮泗子弟死伤最多,可相应的升官也最多,导致嘉祥初年江南出身的中下级将校占了京营大半,于是有了以江南起义出身的宁、荣两国公为代表的江南勋贵长期把持京营的情况,直到现在。”
贾琏提及祖上如何显贵,毫无色变,依旧玩笑。
陆预则一脸吃惊,他想不到二代宁荣国公相继担任京营节度使,以及王子腾能接任的缘故在这里。
“你惊讶个啥,你家是淮阳侯府,和宁、荣国公是一条道上的。”韩奇见陆预有些张大的嘴,微微嘲讽他的没有常识。
历来汉家天下一统,开国皇帝和元勋多出自一地,是为乡党。
而金陵一地贾史王薛四家便可称大,已是说明帝非金陵属,王气不在南。
“说回原题,我们每岁围猎也从不是比较箭术高低,也不是看谁打的猎物多少,只是谈心聚会聊天,弓箭已经过时,只是修心的一种方法,这是我用倭弓的原因之一,不管它有不有用,至少拉弓时看着赏心悦目,你二嫂看了也说帅。”贾琏话头讲,回归原题,可话的后半截忒不正经了,三人都笑了。
贾琏见他们笑,又补了一句,“二是买了五把,想送人也没人要,陈老大射术了得,可看不上这玩意,放在家里也是染尘罢了,拿出来玩玩,也算对得起那千两银子。”
几人如此说笑着,继续打猎了一会,到下午三四点,几人带着护卫下山,途中可以从这座山上看到对面山上也打完猎、预备下山的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