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 第35章 失序

第35章 失序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三国之现代魂 快穿之非炮灰女配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四合院:当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汉吏

陆预说话间,填了肚子的贾琏将插着一片烤好的羊腿肉的小刀递于韩奇,然后用桌上的绢丝擦了擦手。

“荆夫,所谓的收权收的是什么权?”贾琏问了一句,但不等陆预回答就解释起来,“儒家讲皇帝是天子,是代天而治民,权力乃天授。皇帝自诞生一刻起就天然是国家的主人,何须夺权、收权?这是一问。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都拥有权力,只是大小多少之分,而我们开启战事,他们推动新政,都是为了夺取利益,但最终所得之利又会化为权力扩张之基,从这个层面讲,权力和利益自古一体,但古时讲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取,一取之民间,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权力来自百姓?

当然,儒家有天命论呼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讲天的意志会通过民众的意愿来体现,天命即民心。

接着讲天命无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说天无亲疏之分,只有德行才能得到天命的帮助,这是要求君王有仁心,施德政。

总结来讲就是君王需要施行仁政来获得天命即民心以得到治理国家的资格。

但道德这个东西是很难讲的。

《论语.颜渊》篇讲,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于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了道德的感化作用,为政治国不外乎以德化民。

而《孟子.梁惠王篇》中孟子又提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这两段记载就讲了德政的两面——化民与保民,君王施德政得天命就意味着承担了这两项责任。

可要记住,这里只有君王和百姓!”

贾琏的最后一句神情严肃,眼睛盯着陆预,看得陆预心内沉闷闷,没注意到身后已进门的萧愈,贾琏的话没有停止,故事继续。

“但青史上的昏君暴君不可胜数,道德毫无一用,士大夫们说自己是为民请命,承担了对君王的劝导和矫正,保证化民和保民的德政能够施行,从而在这个国家秩序中获得了位置。

但这只是理论。

北宋文彦博对神宗皇帝说,“是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他的这句话可以代表儒学门徒中大多数的想法。

从这里看,士大夫同皇帝竞争着国家的管理权力,或者说皇帝和士大夫共同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这句话出自熙宁四年神宗欲推行新政,召二府大臣议事,文彦博对神宗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说“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然后就有了这句话。

这句话放到现在,我可以问你两个问题,你想一想。”

陆预点头,其实他也不知道他在干嘛。

“一是在这个国家秩序中你看到我们的位置了吗?与士大夫治天下,我们是士大夫吗?

如果我们不是士大夫,那治天下的我们是什么?我们的权力从何而来?如果我们没有权力,那我那位好叔叔是怎么推人坐上应天知府的?

在儒家的统治理论中,如果我们不是士大夫,那么我们的权力只可能来自于皇帝,我们是依赖皇帝的信任而生存的。

从皇帝的角度讲,我们这些勋贵不过是皇帝陛下的工具,那我们和历朝历代的太监们有什么区别?

这公平吗?要知道我们先祖最初都是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才得来了如今的传家富贵。

第二个问题,宋神宗用王安石改革,如今陛下要用李嵇,两者都是改革。但前者引来以文彦博、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士人阻挠,而李嵇还未入朝,就已得到士大夫们的鼎力支持,前几个月太学生们对谢膑的参奏就说明了一切,而被攻击的谢膑及其党羽也只敢便说改革要缓缓行之,不可操之过急。

为什么同是改革,差别如此之大?

改革,改革,改的是权力的分配,我前面讲,权力和利益一体,换而言之,改的是利益的分配。

两者的差别在于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士大夫集团,而李嵇的新政从刚才他的话来讲,针对的是我们,以及我们背后的皇权,对此士人们自然是欢欣鼓舞。”

说道此,贾琏的语气中透着无奈,而陆预听到这,本能地反问了一句,“那我们还和他们合作?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问的好呀,这个问题问的好!”贾琏轻声感慨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继续讲起故事,“你这个问题和你前一个问题正好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末世重生之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