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这件事,刑部的协理公文,过后我会补给胡大人的,这样也免得他在背后说我不体下情。”
“是。” 马歆应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
“但记住,你去江南后,重点不在于查这件事的表面现象,而是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源头和时间。”
马歆有些不解,他微微抬起头,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问道:“卑职未听明白,源头和时间指的是什么,还望大人示下。”
“源头指的是最先抛船的人,时间也很简单,贺钺之说江浙造船厂的订单已经满了,你去查,最先下订单的是谁。” 李嵇耐心地解释道,他的眼神紧紧盯着马歆,似乎在期待着他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马歆瞳孔微张,心中暗自思忖,虞公的言下之意就是他怀疑背后还有人在操纵这一切?可如果不是济城侯府那帮人,那岂不是牵连的范围更广,事情更加复杂了。
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应道:“是。”
“王适。”
“卑职在。” 王适见虞公点将,早有准备,马上应声。
“你去查京城那些低价售货、生意兴隆的店铺,看看他们背后除了漕运衙门的人,还有谁在参与。” 李嵇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任务,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是。” 王适坚定地回答道。
卫恙一边等虞公下令,一边在心中暗自思索虞公想要查什么。他深知此时插手两虎纷争,极有可能徒惹麻烦,但他也明白,在这朝堂之上,身不由己。
“卫恙。”
“卑职在。” 卫恙正想着,李嵇就点到了他。他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
“你写信给高大人,不必隐瞒,就说我想知道今年泉州同西洋的海贸情形以及对岸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动?”
卫恙没想到李嵇会去查海贸,他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嵇口中的高大人是他的师门长辈高审,现任福建巡抚。
他连忙应道:“是。”
“潘松。” 李嵇继续点名。
“卑职在。” 潘松也是等候已久。
“你去翻去年户部的账,从漕运衙门、近海水师、辽东布政司的账册里给我弄清楚一样东西。” 李嵇说到此处顿住,疾风令行之下骤然而止,四人只觉浓云摧城。
“勋贵们利用海运大概走私了多少货物。” 李嵇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说出了这个惊人的任务。
此言一出,连李轲都猛然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惊讶。四人也忍不住抬头看李嵇,他们心中都明白,查这个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弄不好甚至会死人。
在这档口,若是闹出大事来,陛下都不会为李嵇开脱的。
受命的潘松只觉脖颈一凉,下意识地吞咽了一口口水,心中涌起一阵恐惧。
李嵇却面不改色,他看着潘松,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说道:“尽力而为,若是遇上难处,保全自己要紧。”
“是。” 潘松一听不是死命令,心下也放松了一些,尺寸拿捏他还是会的。
..........
贺襄同童田二人分别后,没有直接回官署,而是回到家中,换了一身普通的便服,前往一处茶楼饮茶听戏。
他看似悠闲地坐在茶楼里,实则心中一直在盘算着朝堂上的事情。没多久,他等的人到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李嵇处离开的潘松。
潘松是李轲的门生没错,但同时也是贺襄的下属,在这复杂的官场关系中,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潘松一离开政事堂,就匆匆赶来茶楼,他坐下时,头上还有细密的汗丝,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他刚坐下,便预备开口通报情况,贺襄拿着扇子的手轻轻一抬,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潘松便立刻住了嘴。
他静下心来,拿汗巾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时小二正好端上一杯茶,潘松吹了吹,喝了一口解渴,试图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戏台上一折完毕,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贺襄终于回过神来,转过头,看着潘松,开口说道:“怎么,我们的首辅大人是有了什么决定,让你这般慌张。”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试图缓解潘松的紧张。
潘松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消息透露出去:“虞公有意查探海运走私情况。”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被旁人听到。
“哦!” 贺襄顿时提起兴趣,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示意潘松将他们离开后发生的事情细细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