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追杀,速度与激情?伽马射线炮对轰?激烈的登舰作战?
并不是,星际追杀是件很无聊的事情。
首先,双方速度很快。
超光速状态就不用说了,几乎无法被探测,几乎无法被针对。
正常高速飞船低光速巡航速度在0.5倍光速到0.7倍光速之间。
在这个速度下,飞船几乎不可能做机动动作,转向和加速减速都是非常危险的操作。
星际航行中,飞船坠毁有几大因素,误操作导致解体;迷航撞击或者高速进入天体引力范围导致解体;遭遇星际海盗;船只过于老旧功能性损坏坠毁等等。
航行意外导致的解体比人为因素加起来少得多。
物理对于逃亡者和追杀者一视同仁,因此飞船航行区域多位于确定航线。
传统意义上的星战一般发生在低速区间,即飞船速度低于0.1倍光速。
在这个速度区间,我们可以看到伽马射线炮对轰、导弹满天飞、互相登陆等等满足普通人想象的星际战争场景。
现实中,绝大部分空战都发生在0.2倍光速到0.4倍光速之间。
飞船速度越低,距离越接近,被伽马射线炮命中率越高。
成熟的舰队指挥官,会利用速度和装备优势压制对方速度,提高己方命中概率,降低对方命中概率,凭借概率慢慢耗死对方,
那么如何让一艘高速飞行的飞船减速呢?
暴力点的直接动用引力弹,改变一大片区域的引力常数,迫使飞船减速。
这种先进武器价格昂贵,且需要超级军舰搭载,宁氏集团没有也用不起这么先进的武器。
也可以就地取材,在飞船航线前方布置障碍物迫使目标转弯降速。
例如伽马射线炮,天体等等。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迫使被追击方降速。
被追击方则是想尽一切办法增速。
一旦被追击飞船速度达到0.4倍光速以上,基本上追击方只能目视被追击方一直加速,进入超光速状态,逃之夭夭。
这是雷达接触状态下的战术选择。
非雷达接触状态,也就是追踪状态的战术选择更加简单枯燥。
第一,占据航线。
第二,大撒币,大力出奇迹,广撒网,也就是拿钱砸人,派一千艘飞船追捕一艘飞船。
首先是第一条,航线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途经区域没有或者极少有天体干扰,飞船可以无障碍飞行。
而在陌生空域航行,飞船需要随时避让航线上突然出现的天体,损失速度和燃料。
占据航线,可以迫使被追击飞船进入陌生星域,航程大大缩短,大幅度压缩飞船可能出现的星域。
第二条就不用说了,非有钱人无法使用。
陈念的难缠超乎宁氏集团想象,飞船在高速状态下交战,一直是星际战争战术难题。
宁氏集团作为新晋财阀,麾下士兵对这种战术难题掌握不太熟练。
陈念利用宁氏舰队没有太多高速空战的经验,将默沙东号速度压制在0.4倍光速附近,屡次利用恒星系摆脱马歇费马联合舰队的追踪。
十数次拦截没有效果,马歇并未沮丧,反正奉命追击,正好趁机多涨点星战经验。
随着拦截次数越来越多,陈念越来越危险。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一艘III型军舰在默沙东号航线前方600万公里处跳出超光速状态。
位置完美,这艘III型军舰利用位置优势,始终压制在默沙东号前方,直到双方接近20万公里,开始使用伽马射线炮压制默沙东号。
陈念一边微调航向一边躲避炮击,速度缓慢下降,III型军舰发现炮击效果极差。
于是调整速度继续靠近默沙东号。
双方距离很快下降到10万公里,追踪的III型军舰开始全力攻击。
由于双方速度很快,III型军舰炮轰数百发,命中率仅有1%,对默沙东号形成不了实质性干扰。
持续半个小时的炮轰和调整,默沙东号反而成功提速到0.4倍光速并持续加速到0.7倍光速,大摇大摆消失在III型军舰雷达视野之中。
陈念也不是光被追着打,有两艘III型军舰被陈念引入恒星系范围,因为超速不慎被行星引力捕获而解体。
马歇费马联合舰队整整追踪了陈念几十年,直到陈念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