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你。”唐婉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逸哥哥,我也不想离开你,可是家里的情况实在是太艰难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父亲为了债务发愁,为了家族,我只能答应这门亲事。”
两人相拥而泣,心中满是无奈与不舍。尽管他们都深爱着对方,却无法抵抗命运的安排。在唐婉即将出嫁的前几日,苏逸和唐婉再次来到沂河边。这一次,他们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有无尽的悲伤。苏逸默默地摘下一朵桃花,插在唐婉的发间,说道:“婉婉,以后好好照顾自己,我会一直记得你。”唐婉泣不成声,她颤抖着说:“逸哥哥,若有来生,我定要与你长相厮守。”
唐婉出嫁那天,苏逸远远地站在街角,看着花轿从眼前经过。他的心仿佛被撕裂一般疼痛,泪水模糊了双眼。从此以后,临沂城的沂河边,少了那对甜蜜的身影,只留下苏逸独自一人,在回忆中徘徊。
经历了与唐婉的分离之痛,苏逸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对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热情,辞去了木匠铺的工作,将自己封闭起来。每日,他只是呆呆地坐在家中,望着唐婉曾经送给他的东西,陷入无尽的思念之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逸的心中却始终无法释怀。他觉得自己的心就像被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着,无法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苏逸决定离开临沂城,去寻找内心的安宁。他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告别了熟悉的地方,朝着深山走去。
苏逸在深山中找到了一座破旧的寺庙,决定在此修行。寺庙四周荒草丛生,殿堂内佛像斑驳,但苏逸并不在意。他每日清扫寺庙,诵读经文,与山中的动物为伴。起初,苏逸的心依旧难以平静,唐婉的音容笑貌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复一日的修行中,他渐渐学会了放下执念。
山中的生活虽然清苦,但苏逸却在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他与山上的花草树木对话,与飞鸟走兽为友。他发现,原来世间万物皆有灵,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在修行的过程中,苏逸的心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被过去的痛苦所束缚,而是学会了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
时光荏苒,数年过去了。苏逸在深山的修行颇有成效,他的内心变得平和而强大。他不再是那个被爱情伤得一蹶不振的少年,而是成为了一个心怀慈悲、洞悉世事的智者。
一日,苏逸在山中采药时,遇到了一位受伤的老者。他毫不犹豫地将老者背回寺庙,悉心照料。老者伤势痊愈后,对苏逸的善良和修行大为赞赏。老者告诉苏逸,他其实是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此番受伤是因为救助他人所致。高僧见苏逸根骨不凡,心地善良,便决定传授他更高深的修行法门。
在高僧的指导下,苏逸的修行之路更加顺畅。他日夜钻研佛法,感悟世间真理。终于,在一个霞光万丈的清晨,苏逸顿悟了。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光明与力量,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修成了正果,成为了一位备受敬仰的高僧。
苏逸决定离开深山,回到临沂城。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他再次踏上临沂城的土地时,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的感慨,只有满满的慈悲与善意。他在城中开设了学堂,免费教授孩子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为贫困的百姓治病施药,分文不取。临沂城的百姓们都对他感恩戴德,尊称他为“苏大师”。
苏逸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善良与宽容,他的故事在临沂城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而他与唐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成为了沂河边人们偶尔提起的一段佳话,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