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女娲之言,皆面露期待之色。娲皇宫内静谧祥和,淡淡的檀香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墙壁上的符文闪烁着微光,似在与这殿内的气氛呼应。
女娲神色庄重,缓缓站起身来,道袍轻轻飘动,她双手结印,一股神圣的气息自她身上散发开来。“诸位道友,既来之,则安之。且听我一言,这天地之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虽初证圣位,然于这求道之路上,亦历经无数艰辛,感悟颇深。”
老子轻抚胡须,微微闭目,似在静心聆听,又似在以自身之道印证女娲之言。元始天尊则正襟危坐,目光专注地盯着女娲,手中的拂尘轻轻搭在臂弯,周围的灵气似有感应,微微波动。灵宝天尊眼神炽热,身子微微前倾,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西方准提与接引双手合十,宝相庄严,身上的佛光微微闪烁,似在以佛法之力感悟这即将到来的圣道之音。红云挠挠头,好奇地看着女娲,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镇元子则神色平和,面带微笑,静静等待着女娲的讲道。
帝俊与东皇太一收起了往日的威严之态,神情略显拘谨,他们知道,此番女娲讲道,或许会对天庭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引。十二祖巫虽依旧面色各异,但也安静了下来,烛九阴的双眸中少了几分桀骜,多了一丝思索。冥河老祖坐在血莲之上,血莲的光芒也收敛了许多,他紧紧盯着女娲,试图从其话语中探寻出对自己有利的玄机。鲲鹏则隐于角落,眼神深邃,默默聆听。
女娲轻启朱唇,声音清越空灵,在宫殿内回荡:“道之初始,鸿蒙未判,混沌一体,无天无地,无阴无阳。然自盘古大神开天辟地,清浊始分,阴阳相生,万物乃生。这世间万物皆循道而生,循道而存,道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
众人皆沉浸在女娲的话语之中,仿佛看到了那鸿蒙初开的浩瀚景象。老子微微点头,轻声道:“善哉,道友所言,正合吾心。这道,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女娲看向老子,微笑着点头,继续说道:“然这洪荒世界,诸般生灵虽生于道,却往往迷失于欲望之中。或争权夺利,或相互杀伐,忘却了自身之本源。我造人之举,便是希望能在这洪荒之中种下一颗善与和平的种子,引导众生回归正道。”
红云忍不住插话道:“女娲娘娘,那俺们该如何才能不迷失呢?” 女娲微笑着看向红云,道:“红云道友,需明心见性,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欲望所驱。于修行之中,感悟天地之德,顺应自然之理。”
镇元子点头称是:“女娲道友所言极是,这明心见性,说来容易,做来却难。还需时刻警醒自身,不被这世间的纷繁表象所迷惑。”
西方准提开口道:“阿弥陀佛,女娲道友,这与我西方所倡导的明心见性、解脱烦恼之法,倒是有几分相似。我西方以慈悲为怀,度化众生,亦是希望能让众生摆脱这尘世的痛苦,回归本真。”
女娲微微点头:“准提道友所言不错,东西虽有别,但求道之心,皆是相通。这洪荒世界,若能诸般生灵皆明悟此道,自然能减少纷争,走向繁荣。”
帝俊沉思片刻,问道:“女娲道友,那天庭当如何引导众生走向正道呢?” 女娲神色平和地看向帝俊,道:“天庭当以身作则,以公正之心治理洪荒。赏善罚恶,护佑众生。同时,亦可传播正道之理,让诸般生灵皆能有所感悟。”
东皇太一亦点头道:“我天庭自当努力,只是这巫族……” 话未说完,烛九阴冷哼一声:“我巫族行事,何须你天庭多管。不过女娲,你既说要引导众生走向正道,这正道又该如何界定?”
女娲看向烛九阴,神色未变,道:“烛九阴道友,正道并非我一人所能界定。这天地间自有其法则,顺应天地法则,心存善念,关爱众生,便是正道。我巫族天生肉身强大,若能将这力量用于守护洪荒,而非争斗杀伐,亦是正道之举。”
十二祖巫听后,皆陷入沉思。冥河老祖在一旁冷笑道:“哼,说得好听,这洪荒世界,强者为尊,若没有强大的实力,谈何正道。”
女娲看向冥河老祖,目光中透着一丝怜悯:“冥河道友,实力固然重要,但若无正道之心,这实力只会带来更多的灾难。我等既为修行者,当追求的是道之真谛,而非单纯的力量强大。”
鲲鹏在角落中轻声道:“那如何才能在追求实力的同时,不偏离正道呢?” 女娲看向鲲鹏,道:“鲲鹏道友,需在修炼之时,不忘感悟天地之理,以道御术。用正道之心驾驭自身的力量,方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