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
不管用什么手段,过程如何,只要抵达终点就行了。
因此,汉斯才会用这样一句话来解释他的计划:
‘无论如何,先帮俄罗斯挺过去再说。’
如果俄罗斯按照目前的情况在日俄战争中失败,那就如同历史一样,只会让英国彻底开始敌视德国。
当熊倒下后,下一个看起来碍眼的总是狼。
所以,俄罗斯帝国现在绝不能暴露自己的虚弱。
俄罗斯必须继续保持一头随时能向南伸出魔爪的威胁性北极熊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与英国持续纠缠、争斗下去。
汉斯希望英国即便不是盟友,至少也要让其一直保持中立状态,不与俄罗斯和法国建立友好关系。
简而言之,他的目标是阻止协约国的诞生。
‘但是,协约国的三大元老成员中,法国和俄罗斯已经结盟了。’
更糟的是,法国与德国的关系已经完全破裂,而俄罗斯虽然在奥匈帝国问题上可能与德国暂时合作,但要真正修复关系却很困难。
因此,德国唯一可以选择的对象只剩下英国了。
毕竟,英国目前还没有站在任何一方。
当然,按历史来说,这个时期本该逐渐出现英法协商的迹象,但由于法国政界的混乱,英法协商还没有任何征兆。
这也有汉斯提前布局在法国引爆德雷福斯事件这颗炸弹的缘故,这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一进程。
‘不过,原本的历史中,即便英国签订了英法协商和英俄协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还是在犹豫是否参战,坚持保持中立。’
最终,直到德意志帝国入侵英国承诺保护独立的比利时后,英国才意识到战争无法避免,参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然,即使没有比利时的入侵,英国也不会坐视德意志帝国吞并法国而袖手旁观,总会以某种方式介入。
可即便如此,对于当时处在危急中的法国来说,英国的这种行为依旧让人无语。
“难怪英国总被称作‘伪君子国家’。”
这些喝下午茶的家伙只关心自己,根本不讲什么道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过于优先考虑本国军队的安全,甚至引发了盟国的不信任。
总之,汉斯在初次见到爱德华七世时,便迅速拟定了一个大致的计划。
计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第一阶段,向英国人灌输俄罗斯可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获胜的危机感。
这一阶段已经在他第一次见爱德华七世时,就已经通过故意炫耀般提起日俄战争而完成了。
至于爱德华七世是否认真听取了他的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到了这个信息。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确保俄罗斯至少不要输给日本。
按照原历史,俄罗斯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上,都会百分之百地输给日本。
就算让俄罗斯使用拖延战术以致日本破产,但只要俄罗斯内部存在“血腥星期日”这颗定时炸弹,俄罗斯获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俄罗斯失败,他的努力也将化为泡影,一切都将归零。
因此,俄罗斯绝不能输,即使是平局也好,绝不能败给日本。
虽然海上可能不行,但至少在陆地上必须如此。
陆地上是俄罗斯,海上是日本。
这便是英国人所喜欢的平衡之道。
但俄罗斯是否会按照他的意愿行动,并无保障,因此他必须亲自前往俄罗斯谈判。最后,他通过与俄罗斯帝国的财政大臣维特的交易,终于完成了第二阶段的目标。
然后是第三阶段——挑拨离间。
“俄罗斯帝国?怎么会提到俄罗斯?”
“几个月前,我和海因里希王子一同访问了俄罗斯,海因里希王子的夫人伊莲妮王妃想见她的妹妹,也就是亚历山德拉皇后。我正巧陪同二人同行。”
汉斯用一种仿佛要揭示重大秘密的隐秘语气继续说道:
“当我拜见尼古拉二世陛下时,沙皇私下请求海因里希王子,希望能购买德意志帝国的武器。”
“什么?”
“等等,难道前些日子在远东俄罗斯发现的德国制造武器,真的是德国卖给俄罗斯的?”
显然,阿瑟·贝尔福受到了震惊,他不由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