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季节还是烈日炙烤的夏天,但在阿尔赫西拉斯(Algeciras),却刮起了比严冬的酷寒还要冰冷的寒风。
原因是,为了解决摩洛哥危机,四国代表齐聚一堂参加了会谈。
他们彼此之间剑拔弩张,坚定地要贯彻各自国家的意志。
当然,满腔敌意的是因日俄战争而对立的英国和俄罗斯,以及认为摩洛哥会被英国这个日不落夺走的法国。
至于真正引发争端的德国,虽然暂时站在英国这边,但因为背地里也与俄罗斯合作过,所以在这场火药味十足的氛围中,得以高坐钓鱼台,退后一步观望局势。
由于这次危机牵扯的国家非同一般,因此参与会谈的人物也都是颇有名望的大人物。
德意志帝国派出的是作为威廉二世代表兼外交顾问的汉斯,以及外交部长里希特霍芬。
英国方面,阿瑟·贝尔福首相和兰斯当侯爵亲自现身阿尔赫西拉斯;俄罗斯则派出了谢尔盖·维特,奇怪的是,他并非与外交部长拉姆斯多夫一起来,而是令人费解的带着别佐布拉佐夫出席会谈。
“可能是尼古拉二世的意思,或者是为了牵制主张谈判的维特。”
大概是担心若让维特全权负责会谈,结果会对别佐布拉佐夫不利。
而维特之所以坚持出席,似乎是为了防止别佐布拉佐夫不但无法改善局势,反而让情况更糟。
“哈!让这样的小毛孩出席这种场合,看来最近德意志帝国已经没什么能用的外交官了?”
法国方面,代表出席的是外长泰奥菲勒·德尔卡塞(théophile delcassé),他用讥讽的语气对着站在一旁的汉斯冷嘲热讽。
德尔卡塞是个能力卓越的人物,在法国政府更迭之际,仍然能够担任七年的外交部长。他成功调停了美西战争,也圆满解决了法绍达事件,是法国政府中最优秀的外交官之一。
按理说,他原本是对英关系友好的代表人物,在英法协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他看向英国代表团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显然认为英国在这件事上背叛了法国。
不过相比于他看向德国的眼神,他这种对英国的不满还是显得可爱多了。
作为一个强硬的反德主义者,德尔卡塞看待汉斯和里希特霍芬外长的目光,简直像在看混账东西。
“好久不见了,男爵先生。”
“维特部长,听说您最近受了不少苦啊。”
“还不是因为你们,让我更累了。早知道当初在博斯普鲁斯的问题上应该更谨慎点。”
“这可能听起来像是借口,但我们确实没想把事情闹得这么大。”
这倒是真的。
汉斯本来只是希望英国用地中海舰队牵制黑海舰队,谁能想到他们会突然引发摩洛哥危机?
当然,这次危机虽然使英俄关系恶化,还让法国与英国交恶,但从结果上,至少对德国是有利无害。
“无论如何,维特部长,这对您来说也不算坏事吧?只要谈判顺利,就能让出兵计划作废,重新转向停战协议。”
“哼,谈判顺利?和那个祸害一起?”
维特用眼神示意正在不停打扰德尔卡塞外长的别佐布拉佐夫,满脸厌恶地说道。
“能不添乱就谢天谢地了。”
“......有那么糟糕吗?”
“别提了。”
维特一脸厌烦地摇了摇头。
别佐布拉佐夫确实是这场游戏中某种意义上最危险的存在。
对于敌我双方而言都一样。
毕竟在任何游戏中,搅局的猪队友往往比强大的敌人更可怕。
“好了,先生们,差不多该开始了吧?”
随着阿瑟·贝尔福的一句话,汉斯和维特各自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在满是敌意的目光交错下,解决摩洛哥危机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谈终于正式开始了。
最先开口的是对着贝尔福首相和兰斯当侯爵散发着不善气氛的德尔卡塞外长。
“我们法国的要求只有一个。英国和德国必须立刻从摩洛哥撤回舰队。”
“在俄罗斯帝国先让黑海舰队返回,并承诺按照原定条件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之前,这是不可能的。”
砰!
听到贝尔福毫不退让的回答后,德尔卡塞外长愤怒地用拳头砸向桌子。
“不管日俄战争如何发展,那都与我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