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是一个陈旧的国家。
无论是政治、社会,甚至连人民,都是腐朽不堪或无知的。
当欧洲的公民开始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发声时,俄罗斯的农奴却依然毫无觉察,继续顺从他们的主人。
即便当欧洲的君主和贵族们或多或少开始向人民让渡权力时,沙皇和贵族们仍然试图作为整个俄罗斯人民的绝对统治者继续掌权。
但自从革命之城巴黎爆发大革命,市民们砍下了无能国王的头颅后,变革的风也开始吹向俄罗斯。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身为独裁者的拿破仑在整个欧洲传播了自由、平等与博爱,而那些在与拿破仑的大军作战中感受到法国式自由主义滋味的俄罗斯青年军官,却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想要改变俄罗斯。
但十二月党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大部分人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贸易城市伊尔库茨克因此成为“西伯利亚的巴黎”,并在文化与艺术上兴盛起来。
然而,十二月党人起义仅仅是宣告沙皇试图维持俄罗斯的陈腐现状与革命者企图革新的漫长战争的开端。
在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革命的热情并未冷却。沙皇和贵族们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力与财富,继续将革命者绞死或驱逐至寒冷的西伯利亚,而革命者则以炸弹和手枪予以回击。
尽管如此,俄罗斯帝国的革命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革命者在帝国的压迫与秘密警察奥赫兰卡的追捕下,靠抢劫银行勉强度日,日子依然艰难。
直到1904年12月13日,旧式的儒略历,即俄国东正教的日历显示的11月30日,一个机会终于到来。
圣安德烈节的大屠杀。
或者称之为血腥星期二。
不论名字为何,那天在圣彼得堡冬宫广场前,质朴的工人们高喊着“面包与和平”,却被沙皇的军队屠戮殆尽。
贫弱者的鲜血染红了母亲俄罗斯的大地,整个俄罗斯随之掀起了反抗的怒潮。
梦寐以求的革命时刻终于到来了。
那些因帝国的压迫而逃亡海外的革命者纷纷返回俄罗斯。
他们组织大罢工,暗杀贵族,煽动俄罗斯帝国的混乱。
这一回,他们誓要推翻陈旧的帝国与沙皇。
然而,内政部长斯托雷平的崛起,以及与革命者为敌的谢尔盖·维特,毁掉了这一切。
他们一方面承诺改革,平息民众的不满,另一方面则毫不留情地镇压各地的革命者。
当斯托雷平调动奥赫兰卡全力抓捕革命者时,后来被称为“第一次俄国革命”的革命梦想再度破灭,化为碎片。
......
1905年8月,俄国某处的废弃建筑内。
“列宁同志!您平安无事,真是太好了!”
“太好了,你们也没被沙俄的秘密警察抓住。”
“不过是运气罢了。”
这个后来推翻俄罗斯帝国、建立苏维埃联盟,将整个西方世界笼罩在赤色恐怖中的“红色梦魇”——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此时正面带苦涩地看着眼前这些满脸疲惫却又坚毅的革命同志们,咬紧了嘴唇。
1900年,列宁离开俄罗斯帝国,辗转于西欧各地。看到“圣安德烈节大屠杀”后,他立即返回俄国,领导全国总罢工,并主张用武力推翻俄罗斯帝国,让工人阶级立即掌握政权。
但派系内斗再次拖了他的后腿。
从党刊《火星报》编辑部的组建开始,列宁与尤里·马尔托夫领导的孟什维克分道扬镳。孟什维克批评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的方式过于暴力,激烈反对。
在这样紧要的关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陷入了激烈的内部分裂。
列宁对马尔托夫和孟什维克仍然抱有“和平革命”幻想、不顾现实的行为感到厌恶,但毫无办法。
甚至,孟什维克中的一部分人还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的“七月宣言”而认为局势已经足够了,并试图抽身。
列宁无法理解。
那个对时代潮流一无所知的无能沙皇,真的会信守承诺吗?
在他看来,这绝不可能。
沙皇与贵族只是在革命烈焰暂时平息时装模作样,他们迟早会背弃对俄国人民的承诺,恢复过去的旧秩序。
不过,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并没有阻止沙皇的“自掘坟墓”,反而暗自庆幸。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