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5月17日。
白金汉宫王座大厅内,爱德华七世的灵柩安置其中,周围是警戒森严的近卫兵。如今,灵柩被黑马牵引的马车载着,正如他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当年那样,缓缓驶向威斯敏斯特教堂。
来自英国各地的民众目送着这位曾在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逝世后,稳固并引领大英帝国的“快乐胖子”——爱德华七世,进行他人生最后的行程。国王的家人以及他心爱的宠物狗凯撒紧随其后,步行跟随灵柩前进。
不久,马车抵达威斯敏斯特教堂,乔治五世、威廉二世以及爱德华七世的其他儿子和侄子们合力将沉重的灵柩抬入教堂安放。
随后,乔治五世及其他王室成员在简短的祷告后离开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从17日到19日,教堂对公众开放,共计三天。
超过四十万名英国人涌入威斯敏斯特教堂,向这位伟大的国王致以最后的敬意。随着最后一位吊唁者离开,教堂大门关闭,1909年20日,正式的葬礼仪式终于开始。
啪——啪吧吧——砰——
在管风琴的演奏与圣歌队的歌声中,前来参加葬礼的王室成员与贵族们肃穆而坐。此时,英格兰圣公会的最高神职人员、第96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兰兰德尔·戴维森(Randall t. davidson)开口致辞。
“伟大的不列颠与爱尔兰的国王,印度皇帝的爱德华七世陛下,在59岁时立下誓言,愿为大英帝国奉献毕生。”
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讲道持续了很久,
仿佛不愿将躺在灵柩中的爱德华七世送走。
然而,送别国王的时刻终究到来,大主教也深知这一点,带着不舍,缓缓结束了他的致辞。
“陛下虽过早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伟业,以及他对英格兰与英国人民的挚爱,将以上帝与耶稣基督之名,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阿门。”
砰——啪吧吧砰——
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致辞一结束,英国王室的号手们齐声吹响号角。
随后,为爱德华七世献上的最后一首国歌响起。
“上帝保佑我们的国王陛下,愿尊贵的国王万寿无疆。上帝保佑我们的国王陛下!(God save our gracious King. Long live our noble King. God save the King!)”
在这回荡的国歌声中,爱德华七世永远离开了我们。
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安息。
......
“父亲咬紧牙关说不需要叫医生,‘不,我不会屈服的。我会坚持下去。我会工作到最后一刻。’然后,他立刻昏倒了。说实话,那一刻我还以为父亲已经去世了。”
葬礼结束后,爱德华七世的灵柩被安置在王室专列上,送往位于伯克郡的温莎城堡,最终与他的祖先和后代们一样,安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礼拜堂内。
温莎城堡内,为了纪念国王,举办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追悼宴会(当然,这是以王室的标准而言的)。
“不过,当我们慌乱中正要叫人时,父亲又睁开了眼睛。然后他问我,‘乔治,今天德比谁赢了?’”
“哈哈哈哈哈!”
“我回答道,‘父亲,您的马“空中女巫”赢了!’然后父亲笑逐颜开,‘哦!那真是太好了!’说完,他才终于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哇哈哈哈哈哈!!”
“真是像他老人家的风格!”
“是啊,这才是我们那个风趣的爱德华!”
随着乔治五世的话,参加宴会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在欧洲的上流社会,这样的追悼宴会上,人们常常讲述与逝者有关的趣事,彼此欢笑,以此来缓解送别亲人的悲痛。
而爱德华七世,作为被称为“快乐胖子”的人,自然有无数有趣的轶事流传。
“啊,不知不觉就笑得流出了眼泪,已经开始怀念爱德华舅舅了。”
“我也是,殿下。”
“愿我们的胖子爱德华安息。”
“是的,愿他安息。”
自从届间奥运会后,许久未见的希腊王储康斯坦丁诺斯与汉斯举杯共饮,缅怀爱德华七世。
“话说回来,父王还在那边聊得热火朝天呢。”
“毕竟是久别重逢的家人,就让他好好享受今天吧。”
正如